君疑臣則臣必死。
出自明代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·第一百一十九回》:
摘自《三國演義·第一百一十九回》
解釋:君王懷疑臣子那么臣子就一定會死。
原文摘要:
主書曰:“望陛下忍數(shù)日之辱,維將使社稷危而復(fù)安,日月幽而復(fù)明。必不使?jié)h室終滅也?!眳s說鐘會正與姜維謀反,忽報司馬昭有書到。會接書。書中言:“吾恐司徒收艾不下,自屯兵于長安;相見在近,以此先報?!睍篌@曰:“吾兵多艾數(shù)倍,若但要我擒艾,晉公知吾獨能辦之。今日自引兵來,是疑我也!”遂與姜維計議。維曰:“君疑臣則臣必死,豈不見鄧艾乎?”會曰:“吾意決矣!事成則得天下,不成則退西蜀,亦不失作劉備也?!本S曰:“近聞郭太后新亡,可詐稱太后有遺詔,教討司馬昭,以正弒君之罪。據(jù)明公之才,中原可席卷而定。”會曰:“伯約當(dāng)作先鋒。成事之后,同享富貴?!本S曰:“愿效犬馬微勞,但恐諸將不服耳。”會曰:“來日元宵佳節(jié),于故宮大張燈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