積善三年,知之者少,為惡一日,聞?dòng)谔煜隆?/h1>
出自唐代 房玄齡《晉書·帝紀(jì)·第一章》:
摘自《晉書·帝紀(jì)·第一章》
解釋:長(zhǎng)久積累善行,知道的人很少;一天做了壞事,四面八方都會(huì)知道。
原文摘要:
華甚霍光之寄。當(dāng)謂竭誠盡節(jié),伊傅可齊。及明帝將終,棟梁是屬,受遺二主,佐命三朝,既承忍死之托,曾無殉生之報(bào)。天子在外,內(nèi)起甲兵,陵土未乾,遽相誅戮,貞臣之體,寧若此乎!盡善之方,以斯為惑。夫征討之策,豈東智而西愚?輔佐之心,何前忠而后亂?故晉明掩面,恥欺偽以成功;石勒肆言,笑奸回以定業(yè)。古人有云:“積善三年,知之者少,為惡一日,聞?dòng)谔煜隆?/span>”可不謂然乎!雖自隱過當(dāng)年,而終見嗤后代。亦猶竊鐘掩耳,以眾人為不聞;銳意盜金,謂市中為莫睹。故知貪于近者則遺遠(yuǎn),溺于利者則傷名;若不損己以益人,則當(dāng)?shù)溔硕<?。順理而舉易為力,背時(shí)而動(dòng)難為功。況以未成之晉基,逼有余之魏祚?雖復(fù)道格區(qū)宇,德被蒼生,而天未啟時(shí),寶位猶阻,非可以智競(jìng),不可以力爭(zhēng),雖則慶
注釋參考
積善
積善 (jīshàn) 長(zhǎng)期做好事;積德 accumulate merits 積善之家之者
唐 宋 時(shí)習(xí)語,相當(dāng)于“之人”、“之物”。 唐 范攄 《云溪友議》卷下:“乃作《劉弘傳》,雕印數(shù)千本,以寄中朝及四海精心燒煉之者?!薄抖鼗妥兾募さo園因由記》:“非但此金,世間一切伏藏未出之者,我能盡見?!薄毒暗聜鳠翡洝に究丈奖緝舳U師》:“即是求見聞?dòng)X知之者,非是求道之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