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謂此山天作石,石不是石人不識(shí)
出自宋代鄭起《為九華王此山賦寧石》:
我謂此山天作石,石不是石人不識(shí)。
千年野鶴獨(dú)見君,石上采芝石上吃。
注釋參考
天作
猶天造,天生。謂自然形成?!对姟ぶ茼灐ぬ熳鳌罚骸疤熳鞲呱?,大王荒之?!?毛 傳:“作,生;荒,大也。天生萬物於高山,大王行道能安天之所作也?!?唐 韓愈 《燕喜亭記》:“凡天作而地藏之,以遺其人乎?” 明 何景明 《雨頌》:“相彼物矣,既鞠既靡;自我天作,乃奮而起?!?/p>
不是
不是 (bù shì) 錯(cuò)誤;過失 mistake;faul 是吾不是處?!濉ち钟X民《與妻書》 否定判斷 be not 現(xiàn)在不是講話的時(shí)候石人
(1).石雕人像。多置于墓道旁。 漢 應(yīng)劭 《風(fēng)俗通·怪神·石賢士神》:“石人能治病,愈者來謝之。” 唐 韓愈 《嘲鼾睡》詩:“鐵佛聞皺眉,石人戰(zhàn)搖腿?!?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媒合》:“泥牛到河不可渡,石人控馬定難騎?!?清 《碑版文廣例》卷六:“墓前石人,不知制所從始……今 漢 制傳於世者,有門亭長,有府門之卒,有亭長, 唐 人亦謂之翁仲?!?洪深 《五奎橋》第一幕:“靠右沿河小路,先引到一座古墓前頭,一條有石人、石馬的墓道?!?/p>
(2).比喻與世長存之人?!妒酚洝の浩湮浒埠蛄袀鳌罚骸敖裎以谝?,而人皆藉吾弟,令我百歲后,皆魚肉之矣。且帝寧能為石人邪!” 司馬貞 索隱:“謂帝不如石人得長存也。”一說比喻人無感受,徒具人形。見《漢書·田蚡傳》 顏師古 注。
不識(shí)
(1).不知道,不認(rèn)識(shí)?!对姟ご笱拧せ室印罚骸安蛔R(shí)不知,順帝之則?!?鄭玄 箋:“其為人不識(shí)古,不知今,順天之法而行之者?!?唐 韓愈 《閔己賦》:“行舟檝而不識(shí)四方兮,涉大水之漫漫?!?魯迅 《<集外集>序言》:“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(shí)的我的幼稚,而且近乎不識(shí)羞?!?/p>
(2).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。指誤殺?!吨芏Y·秋官·司刺》:“壹宥曰不識(shí)。” 鄭玄 注:“識(shí),審也。不審,若今仇讎當(dāng)報(bào)甲,見乙,誠以為甲而殺之者?!?/p>
鄭起名句,為九華王此山賦寧石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浩蕩辭波潤鼠須,風(fēng)流談柄藹栟櫚作者:劉筠作品:送高學(xué)士知越
- 未覺池塘春草夢(mèng),階前梧葉已秋聲
- 靜想泉根本,幽崖落幾層
- 無客問生死,有竹報(bào)平安作者:韓元吉作品:水調(diào)歌頭(席上次韻王德和)
- 經(jīng)旬不謁未央宮,宴坐將誰語笑同作者:楊億作品:度支梁諫議請(qǐng)病告以詩寄之
- 十洲三島不難到,御風(fēng)騎氣從安期作者:衛(wèi)宗武作品:送龍孝梅過上海及見郊外巨室
- 山水空寒,煙月交映,凄然其為秋也
- 我讀子陵書,仁義獨(dú)兩言
- 茲有靡不有,斧斤日丁丁作者:魏了翁作品:臨川過永叔植慈竹義木於庭乃榜其堂曰慈義索
- 薄霧罩來分咫尺,碧綃籠處較毫厘作者:徐夤作品:郡侯坐上觀琉璃瓶中游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