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李白《送張秀才從軍》:
六駁食猛虎,恥從駑馬群。
一朝長(zhǎng)鳴去,矯若龍行云。
壯士懷遠(yuǎn)略,志存解世紛。
周粟猶不顧,齊圭安肯分。
抱劍辭高堂,將投崔冠軍。
長(zhǎng)策掃河洛,寧親歸汝墳。
當(dāng)令千古后,麟閣著奇勛。
注釋參考
長(zhǎng)策
長(zhǎng)策 (chángcè) 上策;萬全之計(jì);效用長(zhǎng)久的方策 tactics of long effect 治國(guó)安邦之長(zhǎng)策河洛
亦作“ 河雒 ”。1. 黃河 與 洛水 的并稱?!妒酚洝む嵤兰摇罚骸昂图?周 民, 周 民皆説, 河 雒 之閒,人便思之。” 漢 班昭 《東征賦》:“望 河 洛 之交流兮,看 成皋 之旋門?!?明 方孝孺 《御賜訓(xùn)辭記》:“雖 河 洛 之所出,龍龜之所負(fù),何以過于此哉?”
(2).指 黃河 與 洛水 兩水之間的地區(qū)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北伐詔》:“驍雄競(jìng)奮,火烈風(fēng)掃,剋定中原,肅清 河 洛 ?!薄赌鲜贰に渭o(jì)上·武帝》:“時(shí)帝將鎮(zhèn) 下邳 ,進(jìn)兵 河 洛 ,及徵使至,即日班師?!?王闿運(yùn) 《皇中憲大夫侯官陳君墓志銘》:“誰謂弗彰? 河洛 是儀。”
(3).指 洛陽 。《文選·班固<西都賦>》:“蓋聞皇 漢 之初經(jīng)營(yíng)也,嘗有意乎都 河洛 矣?!?李善 注:“東都有 河 南 洛陽 ,故曰 河洛 也。” 唐 張說 《龍門西龕蘇合宮等身觀世音菩薩像頌》:“天下之大都有五,而 河洛 總其中?!?/p>
(4).指 洛水 。 三國(guó) 魏 曹植 《洛神賦》:“臣聞 河洛 之神,名曰 宓妃 ?!?清 顧炎武 《日知錄·湘君》:“ 江湘 之有夫人,猶 河雒 之有 虙妃 也?!?/p>
(5).河圖洛書的簡(jiǎn)稱。 三國(guó) 魏 曹丕 《以孫登為東中郎封侯策》:“蓋河洛寫天意,符讖述圣心。”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原道》:“取象乎河洛,問數(shù)乎蓍龜。” 羅惇曧 《文學(xué)源流·三代以上文學(xué)》:“ 楊侃 稱‘緯書之類,謂之秘經(jīng),圖讖之類,謂之內(nèi)學(xué),河洛之書,謂之靈篇。’”
(6).亦作“ 河落 ”。即饸饹。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異五·熱洛河》:“今 齊 魯 間以蕎麥作麪食,名河洛?!?趙樹理 《邪不壓正》一:“生客細(xì)客吃掛面,熟客粗客吃河落。”參見“ 河漏 ”。
寧親
(1).使父母安寧。 漢 揚(yáng)雄 《法言·孝至序》:“孝莫大於寧親,寧親莫大於寧神?!?南朝 宋 顏延之 《宋文帝元后哀策文》:“欽若皇姑,允迪前徽。孝達(dá)寧親,敬行宗祀?!?宋 陸游 《謝赦表》:“一日三朝,雖極寧親之大養(yǎng);四方萬里,尚憂庶獄之無辜。”
(2).省親。 唐 李白 《送王孝廉覲省》詩:“寧親候海色,欲動(dòng)孝廉船?!?宋 張孝祥 《多麗》詞:“去國(guó)雖遙,寧親漸近,數(shù)峰青處是吾州?!?/p>
汝墳
(1).指古 汝水 堤岸。《詩·周南·汝墳》:“遵彼 汝 墳,伐其條枚。” 毛 傳:“ 汝 ,水名也。墳,大防也。” 唐 孟浩然 《行至汝墳寄盧徵君》詩:“行乏憩予駕,依然見 汝 墳?!?宋 梅堯臣 《汝墳貧女》詩:“ 汝 墳有貧女,行哭音悽愴。”
(2).《詩·周南·汝墳序》:“《汝墳》,道化行也。 文王 之化行乎 汝 墳之國(guó)。”后因以“汝墳”稱美教化廣被之國(guó)。 南朝 宋 王韶之 《宋宗廟登歌·高祖武皇帝歌》:“功并敷土,道均 汝 墳?!?/p>
李白名句,送張秀才從軍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曾酬唱和向家溪,嫫母終慚敵艷妻作者:王令作品:謝幾道見示佳什因次元韻二首
- 掃穴金陵還地肺,埋胡紫塞慰天心。作者:錢謙益作品:金陵秋興八首次草堂韻己亥七月
- 別來為、思憶叮嚀話,空贏得、瘦如削。作者:趙長(zhǎng)卿作品:品令
- 把詩問字為汝說,便當(dāng)侯家歌舞筵
- 疏牖炷柏子,日與琴書娛
- 小出成休務(wù),徐驅(qū)免戴星作者:陳造作品:勸農(nóng)書凈居壁
- 瘡兒見在,痕兒見在,見后思量作者:趙長(zhǎng)卿作品:訴衷情
- 日看東西舟,爭(zhēng)途如不及作者:梅堯臣作品:張仲通追賦洛中雜題和嘗歷覽者六章其一伊川
- 詩三百五篇,作者非一人作者:歐陽修作品:酬學(xué)詩僧惟晤
- 鷓鴣愁兮忘飛作者:高似孫作品:九懷越王臺(tái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