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目可憎,語言無味
出自宋代釋慧遠(yuǎn)《禪人寫師真請(qǐng)贊》:
面目可憎,語言無味。
放箸忘恩,停杯斷義。
參得些兒小玉禪,幾回賣弄帝王前。
圓悟室中遭毒手,為人揮起迸心拳。
注釋參考
面目可憎
形容人的容貌使人厭惡。 唐 韓愈 《送窮文》:“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,語言無味者,皆子之志也?!薄读凝S志異·瑞云》 清 但湛恩 尾評(píng):“自知面目可憎,又豈謂舊雨復(fù)來,可卜鴛夢(mèng)哉!”《解放日?qǐng)?bào)》1991.8.21:“這些人鉆在‘銅鈿眼里’,渾身上下散發(fā)著銅臭氣,面目可憎,為一切善良的人們所不齒。”
成語解釋憎:厭惡。面貌神情卑陋,使人看了厭惡。面目可憎出處唐·韓愈《送窮文》:“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,語言無味者,皆子之志也。”使用例句士人三日不讀書,則面目可憎,語言無味。語言無味
謂話語平淡,不能動(dòng)人。 唐 韓愈 《送窮文》:“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,語言無味者,皆子之志也。” 明 都穆 《都公譚纂》卷上:“ 宣伯 面目可憎,語言無味?!薄秲号⑿蹅鳌返谄呋兀骸澳谴┘t的女子見他這等的語言無味面目可憎,那怒氣已是按納不住?!?巴金 《談<秋>》:“她的確是一個(gè)‘語言無味,面目可憎’的女人?!?/p>成語解釋指說的話枯燥無味或庸俗無聊。語言無味出處唐·韓愈《送窮文》:“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,語言無味者,皆子之志也。其名曰智窮。”使用例句我在這里不大高興的原因,首先是在周圍多是語言無味的人物,令我覺得無卿。
釋慧遠(yuǎn)名句,禪人寫師真請(qǐng)贊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