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晃沖之《送王敦素》:
先君有六女,所托皆高門。
季也久擇婿,晚得與子婚。
子家望海內(nèi),實惟謫仙孫。
筆也有家法,熱作風雷奔。
結(jié)交多英豪,坐致名譽喧。
憶昔識子初,河流出昆侖。
中間一再見,騏驥始伏轅。
去年接同居,底里見所存。
磊落忠義人,愛國憂黎元。
使當元佑時,密勿與討論。
上可參廓廟,下可裨諫垣。
惜哉不遇知,白發(fā)早已繁。
卑官不可說,感激猶主恩。
爛漫有歸期,系舟古槐根。
祖餞無酒食,贈遺請以言。
子家鐘山下,隨事有田無。
竹徑背古寺,草堂面江樹。
高軒納翠微,修筒引潺湲。
林影散書帙,山色搖酒樽。
日飲建康水,時登謝公墩。
沈酣左氏學,浩蕩極辭源。
客至勿多語,谷吐且復吞。
注釋參考
海內(nèi)
海內(nèi) (hǎinèi) 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為海所環(huán)抱,因而稱國境以內(nèi)為海內(nèi) within the four seas;throughout the country 海內(nèi)之地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 海內(nèi)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?!啤?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 海內(nèi)大亂?!顿Y治通鑒》謫仙
亦作“ 謫僊 ”。1.謫居世間的仙人。常用以稱譽才學優(yōu)異的人。《南齊書·高逸傳·杜京產(chǎn)》:“ 永明 中 會稽 鐘山 有人姓 蔡 ,不知名。山中養(yǎng)鼠數(shù)十頭,呼來即來,遣去便去。言語狂易。時謂之‘謫仙’。” 唐 李白 《玉壺吟》:“世人不識 東方朔 ,大隱 金門 是謫仙?!?清 俞樾 《茶香室續(xù)鈔·吳彩鸞所寫之書》:“ 吳彩鸞 ,世傳謫仙也?!?/p>
(2).專指 李白 。 唐 孟棨 《本事詩·高逸》:“ 李太白 初自 蜀 至京師,舍於逆旅。 賀監(jiān) 知章 聞其名,首訪之。既奇其姿,復請所為文。出《蜀道難》以示之。讀未竟,稱嘆者數(shù)四,號為‘謫仙’?!?唐 韓愈 《石鼓歌》:“ 少陵 無人 謫僊 死,才薄將奈石鼓何!”一本作“ 謫仙 ”。 宋 胡仔 《苕溪漁隱叢話后集·李太白》:“故 李謫仙 《吹笛》詩:‘ 黃鶴樓 中吹玉笛, 江城 五月《落梅花》。’”
(3).借指被謫降的官吏。 唐 劉禹錫 《寄唐州楊八歸厚》詩:“謫仙年月今應滿,戇諫聲名眾所知?!?/p>
見“ 謫仙 ”。
晃沖之名句,送王敦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