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楊維楨《小臨海曲十首》:
日落洞庭波,吳娃蕩槳過(guò)。
道人吹鐵笛,風(fēng)浪夜來(lái)多。
道人鐵笛響,半入洞庭山。
天風(fēng)將一半,吹度白銀灣。
仙橘大如斗,浮之過(guò)洞庭。
江妃渾未識(shí),喚作楚王萍。
??蛨?bào)奇事,青天火甕飛。
明朝雷澤底,新有落星磯。
網(wǎng)得珊瑚樹(shù),移栽瑪瑙盆。
夜來(lái)風(fēng)雨橫,龍氣上珠根。
海上雙雷島,渾如滟滪堆。
乖龍拔山腳,飛渡海門(mén)來(lái)。
潮來(lái)神樹(shù)沒(méi),潮歸已樹(shù)青。
云里天妃過(guò),龍旗帶雨腥。
客入毛公洞,洞深人不還。
明年探禹穴,相見(jiàn)會(huì)稽山。
太液象圓海,金蓮夜夜開(kāi)。
水中萬(wàn)年月,照見(jiàn)昆明灰。
秦峰望東海,云氣常飄飄。
桑田明日事,奚用石為橋?
注釋參考
明朝
明朝 (míngzhāo) 〈方〉∶明天 tomorrow雷澤
(1).古澤名。本名 雷夏澤 。在 河南省 范縣 東南接 山東省 菏澤市 界。傳說(shuō) 舜帝 曾在此捕魚(yú)?!豆茏印ぐ娣ā罚骸?舜 耕 歷山 ,陶 河 濱,漁 雷澤 ,不取其利,以教百姓?!薄妒酚洝の宓郾炯o(jì)》:“ 舜 耕 歷山 ,漁 雷澤 ?!?張守節(jié) 正義引《括地志》:“ 雷夏澤 在 濮州 雷澤縣 郭外西北?!薄稘h書(shū)·地理志下》:“ 舜 漁 靁澤 。”
(2).借指 大舜 。 唐 張說(shuō) 《帝在潞州祥瑞頌·大人跡》:“皇帝從 臨 潞 州還京后,其宅內(nèi)及州街并有大人跡,長(zhǎng)二尺五寸,自東而西,布武相繼。頌曰:百神從王,一舉西適,眾觀空廨,連步云跡,躡似郊媒,痕同 雷澤 ,曠古奇事,存乎帝籍?!?/p>
(3).神話傳說(shuō)中雷神的居處?!渡胶=?jīng)·海內(nèi)東經(jīng)》:“ 雷澤 中有雷神,龍首而人頭,鼓其腹。在 吳 西?!薄稌x書(shū)·陶侃傳》:“ 侃 少時(shí)漁於 雷澤 ,網(wǎng)得一織梭,以掛于壁。有頃雷雨,自化為龍而去?!?元 任士林 《蟠松賦》:“桎梏 禹 宮之梁,斲削 雷澤 之梭。”
(4).古縣名。在今 山東省 鄄城縣 境內(nèi)?!对涂たh圖志·濮州》:“ 雷澤縣 ,本 漢 成陽(yáng)縣 ,古 郕伯國(guó) 、 周武王 封弟 季載 於 郕 , 漢 以為縣,屬 濟(jì)陰郡 。 隋 開(kāi)皇 六年,於此置 雷澤縣 ,因縣北 雷夏澤 為名也,屬 濮州 ?!?/p>
落星
(1).山名。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東北,北臨 長(zhǎng)江 。相傳有大星落于此,因而得名。 宋 梅堯臣 《雪中發(fā)江寧浦至采石》詩(shī):“ 落星 始前瞻,瞬目已后相。”
(2).樓名。在 南京市 東北臨 江 的 落星山 上。《文選·左思<吳都賦>》:“數(shù)軍事乎 桂林 之苑,饗戎旅乎 落星 之樓。” 劉逵 注:“ 吳 有 桂林苑 、 落星樓 ,樓在 建業(yè) 東北十里?!?前蜀 韋莊 《春日》詩(shī):“ 落星樓 上吹殘角,偃月?tīng)I(yíng)中掛夕暉。”
(3).石名。 唐 劉禹錫 《和牛相公題姑蘇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蘇州》:“眇小欺 湘 燕,團(tuán)圓笑落星?!?/p>
楊維楨名句,小臨海曲十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5美食星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