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門論極兩相可,言語不復(fù)相通傳
出自宋代蘇轍《和子瞻鳳翔八觀八首其四楊惠之塑維摩像》:
金粟如來瘦如臘,坐上文殊秋月圓。
法門論極兩相可,言語不復(fù)相通傳。
至人養(yǎng)心遺四體,瘦不為病肥非妍。
誰人好道塑遺像,鮐皮束骨筋扶咽。
兀然隱幾心已滅,形如病鶴竦兩肩。
骨節(jié)支離體疏緩,兩目視物猶炯然。
長嗟靈運(yùn)不知道,強(qiáng)翦美須插兩顴。
彼人視身若枯木,割去右臂非所患。
何況塑畫已身外,豈必奪爾庸自全。
真人遺意世莫識,時(shí)有游僧施缽錢。
注釋參考
法門
法門 (fǎmén) 佛教用語,原指修行者入道的門徑,今泛指修德、治學(xué)或作事的途徑 initial approach to become a Buddhist believer言語
言語 (yányǔ) 說出來的話;說出來的一個(gè)詞 spoken language;speech 言語 (yányu) 〈方〉∶招呼;回答;開口 speak out 回答呀,別不言語 言語 (yányu) 說話 speech;answer;speak;talk 與人罕言語?!鳌?魏禧《大鐵椎傳》 市人之言語?!啤?杜牧《阿房宮賦》相通
相通 (xiāngtōng) 彼此溝通;連通;互相通融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;be interlinked 兩個(gè)房間相通蘇轍名句,和子瞻鳳翔八觀八首其四楊惠之塑維摩像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