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鯉頻傳,蕉心微展,雙蕊明紅燭
出自宋代呂渭老《念奴嬌(贈希文寵姬)》:
暮云收盡,霽霞明、高擁一輪寒玉。
簾影橫斜房戶靜,小立啼紅蔌蔌。
素鯉頻傳,蕉心微展,雙蕊明紅燭。
開門疑是,故人敲撼窗竹。
。
長記那里西樓,小寒窗靜,盡掩風(fēng)箏鳴屋。
淚眼燈光情未盡,盡覺語長更促。
短短霞杯,溫溫羅帕,妙語書裙幅。
五湖何日,小舟同泛春綠。
注釋參考
素鯉
漢 蔡邕 《飲馬長城窟行》:“客從遠方來,遺我雙鯉魚。呼兒烹鯉魚,中有尺素書。”后因稱書信為素鯉。 唐 武元衡 《祭李吉甫文》:“風(fēng)傳麗句,緘開素鯉。金石相投,鏗然在耳。”
頻傳
頻傳 (pínchuán) 連續(xù)多次傳來(常指好消息) frequently pour in;on end 佳音頻傳雙蕊
一個燭芯上結(jié)出的兩個燭花。舊時認為是喜事的征兆。 宋 呂渭老 《念奴嬌·贈希文寵姬》詞:“素鯉頻傳,蕉心微展,雙蕊明紅燭。”越劇《梁山伯與祝英臺》第七場:“昨夜?fàn)T花結(jié)了個雙蕊,燭花雙蕊,喜事來?!?/p>
紅燭
①紅色的蠟燭。多用于喜慶:壽星像前,點著一對紅燭|洞房內(nèi),紅燭高燒。 ②詩集。聞一多作。1923年出版。初版本收六十二首。人民文學(xué)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。題材廣泛,內(nèi)容豐富,或抒發(fā)詩人的愛國之情,或批判封建統(tǒng)治下的黑暗,或反映勞動人民的苦難,或描繪自然的美景。構(gòu)思精巧,想像奇新,語言形象生動。呂渭老名句,念奴嬌(贈希文寵姬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