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必賜牛酒,然后明褒貶
出自宋代司馬光《晉康陳生家世以孝悌聞有異木連理生其庭旌表》:
靈珠蟠泥沙,積水不能掩。
賢人畜美德,豈必自標檢。
陳生世同財,百口共豐儉。
遠居嶺海間,天質(zhì)非陶染。
邦人慕其行,門辨日衰減。
祥木并殊柯,童童植軒檻。
或欲揭其門,令人識儀范。
愚公私不然,外獎由內(nèi)歉。
已能孝悌著,默致神靈感。
何必賜牛酒,然后明褒貶。
況茲詩詠末,瑣瑣事鉛槧。
才薄不敢辭,適能為污點。
注釋參考
何必
何必 (hébì)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be not necessary;there is no need;why 何必去那么早牛酒
牛和酒。古代用作饋贈、犒勞、祭祀的物品?!稇?zhàn)國策·齊策六》:“﹝ 齊襄王 ﹞乃賜 單 牛酒,嘉其行?!薄逗鬂h書·光武帝紀上》:“輒平遣囚徒,除 王莽 苛政,復 漢 官名。吏人喜悅,爭持牛酒迎勞?!?唐 杜甫 《贈左仆射鄭國嚴公武》詩:“感激動四極,聯(lián)翩收二京。西郊牛酒再,原廟丹青明?!?清 魏源 《秦淮燈船引》:“百萬金繒萬虜歡,十年牛酒千夫舉。傾得蛟宮寶藏完,保障半壁東南土?!?/p>
然后
然后 (ránhòu) 用于順承復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,或一段的開頭,表示某一行動或情況發(fā)生后,接著發(fā)生或引起另一行動或情況,有的跟前一分句的“先”、“首先”相呼應 then;after that 然后皇上與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?!?清· 梁啟超《譚嗣同傳》褒貶
褒貶 (bāobiǎn) 贊揚和指責,借指評論好壞 praise and disparage 操嘗造花園一所;造成, 操往觀之,不置褒貶,只取筆于門上書一“活”字而去。——《三國演義》 褒貶是非 說…的壞話,惡意批評(偏義復詞) speak ill of 別在背地里褒貶人司馬光名句,晉康陳生家世以孝悌聞有異木連理生其庭旌表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