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悔嶮投足,未論官折腰
出自宋代趙蕃《慶伯以二詩送別已而又辱同廣聲追送慶伯復(fù)有》:
試問為黔郡,何如與質(zhì)要。
其行既穹絕,有思只飄蕭。
但悔嶮投足,未論官折腰。
同舟故能送,折簡不勞招。
注釋參考
投足
(1).踏步;舉步?!秴问洗呵铩す艠贰罚骸拔?葛天氏 之樂,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?!?唐 韓愈 《應(yīng)科目時與人書》:“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(zhuǎn)之,蓋一舉手、一投足之勞也。”
(2).棲身;投宿。 晉 張華 《鷦鷯賦》:“匪陋荊棘,匪榮茝蘭。動翼而逸,投足而安?!?唐 滕倪 《留別吉州太守宗人邁》詩:“千里未知投足處,前程便是聽猿時?!?明 張綱孫 《百竹村》詩:“日晚慎前行,何處堪投足?”
論官
選用使任官吏。論,通“ 掄 ”。《荀子·君道》:“能論官此三材者而無失其次,是謂人主之道也?!?/p>
折腰
折腰 (zhéyāo) 彎腰行禮,現(xiàn)引申作“傾倒”意 bow 江山如此多嬌,引無數(shù)英雄競折腰?!猰ao{1~1}澤{1*1}東《沁園春·雪》 屈身事人 debase oneself 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鄉(xiāng)里小人。——梁· 蕭統(tǒng)《文選·陶淵明傳》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(quán)貴,使我不得開心顏?!啤?李白《夢游天姥吟留別》趙蕃名句,慶伯以二詩送別已而又辱同廣聲追送慶伯復(fù)有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