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侯善淵《沁園春》:
大道玄微,亙古常存,依舊儼然。
自心迷不悟,沉淪生死,回頭改面,販骨如山。
今日方知,本來模樣,棄假還真物外觀。
離生滅,頓無馀真性,出入泥丸。
眉間舞弄金蟬。
任飛去飛來透玉環(huán)。
采日魂月魄,收歸鼎運,周天火侯,鍛煉成丹。
點化形神無衰老,漸返壯還童永注顏。
功成日,向彩云深處,穩(wěn)跨祥鸞。
注釋參考
點化
點化 (diǎnhuà) 道教傳說中說神仙能使用法術(shù)使物變化。后借指僧道用言語啟發(fā)人,使其悟道泛指啟發(fā)開導 reveal;transform sb. by a Buddhist (Taoist) monk形神
(1).形骸與精神。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凡人所生者神也,所託者形也。神大用則竭,形大勞則敝,形神離則死。” 唐 吳融 《谷口寓居偶題》詩:“不能塵土爭閒事,且放形神學散仙?!?明 張居正 《答督撫吳環(huán)洲言敬事后食之義》:“僕以菲薄,待罪政府,每日戴星而入,朝不遑食,夕不遑息,形神俱瘁,心力并竭,于國家豈無尺寸效?”
(2).形貌神情。 宋 孔平仲 《續(xù)世說·棲逸》:“ 鋭 在 澤潞 ,有道人自稱 盧老 , 鋭 館之於家。一旦辭去,且曰‘我死當為君子。’因指口下黑子為志。及生 咸 ,果有黑子,其形神,即 盧老 也?!?明 陶宗儀 《輟耕錄·猴盜》:“次日,客酬讌,邀至其室,見柱上鎖一小猴,形神精狡?!?清 梅曾亮 《原任予告大學士戴公墓碑》:“其形神清和舒平,動若有餘。”
(3).指造型藝術(shù)的外在物象和內(nèi)在神韻。亦泛指文藝作品的形式和內(nèi)容。 邢煦寰 《“意境”新識》:“它們在藝術(shù)表現(xiàn)上的突出特征是:情景交融,動靜相宜,虛實相生,形神兼?zhèn)??!?/p>
(4).謂形肖神似。 宋 蘇軾 《與何浩然書》:“且喜起居佳勝,寫真奇絶,見者皆言十分形神,甚奪真也?!?/p>
衰老
衰老 (shuāilǎo) 年老而精力、體質(zhì)衰弱 old and feeble;decrepit;senile還童
恢復青春。《魏書·蕭衍傳》:“反肉還童,不待 羊 陸 ?!?唐 李白 《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》詩序:“而此茗清香滑熟,異於他者,所以能還童振枯,扶人壽也?!?/p>
侯善淵名句,沁園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