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度正《壽黃侍郎》:
玉井之泉其源深,淵涵停蓄包千尋。
風行于上渺河漢,諸子淺陋其蹄涔。
茫無畔岸容鼉鱉,富有磊落潛球琳。
大原自出號學海,馀波散及蕃儒林。
有如霽月當空照,羅列萬象中森森。
恭惟王明可用汲,一勺沃我思賢心。
推之四海澤焦槁,元戎十乘來骎骎。
銅梁玉壘日澄凈,夜氣晨光煥井參。
區(qū)區(qū)賤子愚且魯,非曰能之學鼓琴。
殷勤三弄眾掩耳,莞然一笑遭知音。
推琴而作喜欲舞,慨我得此逾兼金。
上方穆穆回元化,舍爾其誰扶當今。
傳聞丹詔九霄下,袞舄未至虛宸襟。
請書國紀開皇極,雍容調燮陽與陰。
愿公自愛毋久外,天下蒼生思作霖。
注釋參考
請書
(1).向上有所請求的文書?!稘h書·伍被傳》:“可為丞相、御史請書,徙郡國豪桀及耐罪以上,以赦令除,家產五十萬以上者,皆徙其家屬 朔方 之郡,益發(fā)甲卒,急其會日?!?/p>
(2).請?zhí)?明 湯顯祖 《牡丹亭·淮泊》:“喜是相公説的早, 杜老爺 多早發(fā)下請書了。”《醒世恒言·呂洞賓飛劍斬黃龍》:“到面前下馬離鞍,背上宣筒里取出請書來?!?/p>
國紀
(1).國家的禮制法紀?!秶Z·晉語四》:“夫禮,國之紀也。” 南朝 梁 任昉 《王文憲集序》:“自朝章國紀,典彝備物,奏議符策,文辭表記,素意所不蓄,前古所未行。”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義清方檔案·御史溫肅奏折附片二》:“不獨國紀蕩然,抑且人紀頓喪?!?/p>
(2).治理國家的人?!豆茏印こ廾摇罚骸皳衿浜妹蚴归L民,好而不已,是以為國紀?!?郭沫若 等集校:“謂以其人為國之經紀也?!?/p>
(3).指本朝的編年史。 清 姚鼐 《明贈太常卿山東左布政使張公祠碑文》:“義果章於一家,忠烈光於國紀?!?/p>
皇極
(1).帝王統(tǒng)治天下的準則。即所謂大中至正之道?!稌ず榉丁罚骸拔?,皇極,皇建其有極?!?孔穎達 疏:“皇,大也;極,中也。施政教,治下民,當使大得其中,無有邪僻?!?漢 荀悅 《漢紀·高祖紀一》:“昔在上圣,唯建皇極,經緯天地?!?隋 王通 《中說·魏相》:“夫子六經,皇極之能事畢矣?!?清 陳夢雷 《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》:“昔先王建皇極以蒞萬方,化功侔於天地?!?郭沫若 《十批判書·儒家八派的批判》:“‘五’以皇極居中,而‘五’之本身復具有中數(shù)。”
(2).指皇位。 晉 干寶 《晉紀總論》:“至於 世祖 ,遂享皇極?!薄顿Y治通鑒·晉簡文帝咸安元年》:“於是宣太后令,廢帝為 東海王 ,以丞相録尚書事 會稽王 昱 統(tǒng)承皇極。”《舊唐書·外戚傳·武承嗣》:“皇極者,域中之大寳,必順乎天命?!?/p>
(3).指皇帝?!妒酚洝ばl(wèi)將軍驃騎列傳》 司馬貞 述贊:“姊配皇極,身尚 平陽 ?!薄杜f唐書·文苑傳中·李邕》:“向若 林父 誅, 陳平 死, 百里 不用, 晏嬰 見逐,是 晉 無 赤狄 之土, 漢 無皇極之尊, 秦 不併 西戎 , 齊 不霸 東海 矣?!?清 屈大均 《洗象行》:“曉披瓔珞朝皇極,秋駕鑾輿出喜峰?!?/p>
(4).指皇室?!稌x書·桓玄傳》:“先臣蒙國家殊遇,姻婭皇極。”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宋廬陵王誄》:“託體皇極,銜怨至盡?!薄端螘ぶx晦傳》:“ 羨之 及 亮 或宿德元臣,姻婭皇極。”
(5).指古代有關天文、歷算、五行等方面的專門方術。《新唐書·五行志一》:“ 向 為《五行傳》,乃取其五事,皇極、庶證附於五行以為八事?!薄睹魇贰し郊總鳌ぶ苁鰧W》:“自歷而外,圖書、皇極、律呂、山經、水志、分野、輿地……莫不各有成書?!?劉成禺 《洪憲紀事詩》之二○五:“自言 郭璞 終皇極,講見天心待殺身。”
(6).宮殿名。 明 劉若愚 《酌中志·內臣職掌紀略》:“職掌 皇極 、 建極 、 中極 、 武英 、 文華 殿庭、樓閣、廊廡灑掃之役?!眳⒁姟?皇極殿 ”。
(7).舊時教名。 清 黃六鴻 《?;萑珪そ甜B(yǎng)·嚴xie{1~1}教》:“今世之所謂白蓮、無為、皇極、大乘、洪陽、螺祖諸教,皆奸人所創(chuàng)之xie{1~1}教也?!?/p>
雍容
雍容 (yōngróng) 形容儀態(tài)溫文大方 be natural,graceful and poised 宣為人好威儀,進止雍容?!稘h書·薛宣傳》 雍容有禮 雍容華貴 舒緩;從容不迫 easy 從車騎,雍容閑雅其都?!妒酚洝に抉R相如列傳》 雍容大方調燮
(1).猶言調和陰陽。古謂宰相能調和陰陽,治理國事,故以稱宰相。 唐 顏舒 《刻漏賦》:“罷衣裳之顛倒,配皇極而調燮?!?宋 沉遼 《德相送荊公三詩用元韻戲為之》:“我昔造公室,公方任調燮?!?清 蔣士銓 《桂林霜·議恤》:“世掌絲綸,官居鼎鉉,中書慚任調燮?!?/p>
(2).調養(yǎng);調理。 金 朱之才 《臥病有感二十韻》:“齒髮久已疏,又復失調燮?!?宋 陸游 《冬夜作短歌》:“衣裘視寒暖,日夜自調燮。” 清 朱之瑜 《與板矩書》之一:“臺兄英年暢遂,精研調燮之理,何為亦有此恙?”
度正名句,壽黃侍郎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