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袁說友《至游堂二首》:
嗟哉予少年,學志如蒙泉。
區(qū)區(qū)指漫血,未識方與賀。
晚于方冊間,再拜予公先。
琳瑯餐珠璣,意公真其仙。
寒窗手不停,朝暮披云天。
已辦膺門登,肯放邊腹便。
一身落宦海,去若不系船。
懷此日月長,歲晚而夤緣。
長安初拜公,摳趨立庭偏。
一見意未盡,憒憒如醉眠。
春闈接從容,拜賜喜欲顛。
夜半呼論文,不復懷官聯。
此身愿持似,稽首從公賢。
一意門墻歸,稍卻名利愆。
尋幽并湖山,百計一未全。
而公亦倦游,卜筑方怡然。
把然問明月,誨我詩成編。
淋浪身上衣,歸喜那更湔。
雄篇富褒拂,字字華袞鮮。
吾儕一瓣香,斯文今有傳。
注釋參考
長安
[Chang'an]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,西漢、隋、唐等朝的都城,在今陜西西安一帶
詳細解釋(1).古都城名。 漢高祖 七年(公元前200年)定都于此。此后 東漢 獻帝 初、 西晉 愍帝 、 前趙 、 前秦 、 后秦 、 西魏 、 北周 、 隋 、 唐 皆于此定都。 西漢 末綠林、赤眉, 唐 末 黃巢 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。故城有二: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,在今 西安市 西北。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,號 大興城 ,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、南、西一帶。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,即今 西安城 。
(2).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。 唐 李白 《金陵》詩之一:“ 晉 家南渡日,此地舊 長安 ?!?宋 周密 《武林舊事·淳熙八年》:“雪卻甚好,但恐 長安 有貧者?!?清 龔自珍 《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》:“ 馮君 才大行孔修,少年挾策 長安 游?!?/p>
摳趨
摳衣趨謁。 明 李贄 《復焦弱侯》:“向 鄒公 過 古亭 時,弟偶外出,不得摳趨侍從,悔者數日?!?清 黃六鴻 《?;萑珪しA啟附·候張三府》:“仰祈末照,俯納細流,即日摳趨,臨風粉滌?!眳⒁姟?摳衣 ”。
袁說友名句,至游堂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