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印肅《頌證道歌證道歌》:
心是根,法是塵,根塵睹對轉(zhuǎn)迷{1*1}情。
以火救火方主妙,燒卻從前業(yè)識心。
注釋參考
以火救火
用火來救火災(zāi)。比喻不但不能制止,反而助長其勢?!肚f子·人間世》:“是以火救火,以水救水,名之曰益多?!薄痘茨献印け杂?xùn)》:“己未能治也,而攻人之亂,是猶以火救火,以水應(yīng)水也,何所能制!”《綱鑒會篹》卷十二:“方 呂氏 欲王諸 呂 , 勃 ( 周勃 )當(dāng)執(zhí)盟書以力諫可也,胡為倡欲言無不可之言,以火救火,益增其酷,奚取社稷臣為哉!”
成語解釋用火來救火災(zāi)。比喻工作方法不對頭,不但無益,反而有害。以火救火出處《莊子·人世間》:“是以火救火,以水救水,名之曰益多?!?h3>從前從前 (cóngqián) 往昔,先前 formerly;before 從前香山觀有個道士天天講故事 曾經(jīng),一度 once 從前和她很熟悉,可是現(xiàn)在忘記了她的名字識心
(1).知道心意。 晉 陸機(jī) 《贈馮文羆遷斥丘令》詩:“出自幽谷,及爾同林。雙情交映,遺物識心。”
(2).佛教語。謂自識本心,自見本性。《宋書·少帝紀(jì)》:“德業(yè)沖粹,識心明允。”《壇經(jīng)·惠能童子問答惠能作偈》:“不識本心,學(xué)法無益,識心見性,即悟大意?!?明 李贄 《答周西巖書》:“或有或無,自是識心分別,妄為有無,非汝佛有有有無也明矣。”
釋印肅名句,頌證道歌證道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