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壽《句》:
出自宋代蘇壽《句》,該句一般未成詩或是殘句。
注釋參考
戴笠
戴斗笠。形容清貧。 宋 孔平仲 《送張?zhí)煊X》詩:“萬事儵忽如疾風(fēng),莫以乘車輕戴笠?!?清 毛奇齡 《定交詩為胡以寧方中通堵鳳蒸》:“擔(dān)簦同汗漫,戴笠自寒溫?!眳⒁姟?戴笠乘車 ”。
披蓑
(1).著蓑衣。 五代 崔道融 《田上》詩:“雨足高田白,披蓑半夜耕。” 宋 范成大 《有懷石湖舊隱》詩:“冷云著地塘蒲晚,誰為披蓑暖釣磯?!?/p>
(2).蓑衣。 王統(tǒng)照 《號聲·司令》:“ 于五 躺在草作的披蓑上沒做聲?!?/p>
十萬
數(shù)目。一百個(gè)千。用以形容數(shù)量極多。《孟子·公孫丑下》:“如使予欲富,辭十萬而受萬,是欲富乎?” 唐 杜甫 《漁陽》詩:“繫書請問 燕 耆舊,今日何須十萬兵?” 宋 陸游 《好事近》詞:“驅(qū)退睡魔十萬,有雙龍蒼璧?!?陳毅 《梅嶺三章》詩之一:“此去泉臺招舊部,旌旗十萬斬 閻羅 ?!?/p>
三千
(1).《書·呂刑》:“墨罰之屬千,劓罰之屬千,剕罰之屬五百,宮罰之屬三百,大辟之罰二百。五刑之屬三千?!焙笠蛞浴叭А敝腹糯械男塘P。《三國志·魏志·陳群傳》:“夫三千之屬,雖未可悉復(fù),若斯數(shù)者,時(shí)之所患,宜先施用。”《晉書·謝尚傳》:“夫無后之罪,三千所不過。”《南史·孔琳之傳》:“若三千行於叔世,必有踴貴之尤,此五帝不相循法,肉刑不可悉復(fù)者也?!?/p>
(2).泛言數(shù)目之多。 三國 魏 陳琳 《飲馬長城窟行》:“長城何連連,連連三千里?!?唐 李白 《秋浦歌》之十五:“白髮三千丈,緣愁似箇長?!?/p>
(3).指三千大千世界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與諸道人辨宗論》:“三世長於百年,三千廣於 赤縣 ;四部多於戶口,七寶妙於石沙?!?/p>
蘇壽名句,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