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周邦彥《滿庭芳》
花撲鞭梢,風吹衫袖,馬啼初趁輕裝。都城漸遠,芳樹隱斜陽。未慣羈游況味,征鞍上、滿目凄涼。今宵里,三更皓月,愁斷九回腸。佳人,何處去,別時無計,同引離觴。但唯有相思,兩處難忘。去即十分去也,如何向、千種思量。凝眸處,黃昏畫角,天遠路岐長。
注釋參考
今宵
今夜。 南朝 陳 徐陵 《走筆戲書應令》詩:“今宵花燭淚,非是夜迎人。” 唐 雍陶 《宿嘉陵驛》詩:“今宵難作 刀州 夢,月色江聲共一樓?!?/p>
三更
三更 (sāngēng) 第三更,約在半夜十二時左右 the third watch——midnight皓月
猶明月。 南朝 宋 謝莊 《月賦》:“情紆軫其何託,愬皓月而長歌?!?唐 李白 《友人會宿》詩:“良宵宜清談,皓月未能寢?!?宋 柳永 《傾杯樂》詞:“皓月初圓,暮云飄散,分明夜色如晴晝。” 元 鄭光祖 《倩女離魂》第三折:“恰微雨初陰,早皓月穿窗,使行云易飛?!?巴金 《滅亡》第二十章:“一輪明鏡似的皓月慢慢地向上面移動?!?/p>
九回腸
(1).回,也寫“廻”。愁腸反復翻轉。比喻憂思郁結難解。語出 漢 司馬遷 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是以腸一日而九迴?!?南朝 梁簡文帝 《應令》詩:“望邦畿兮千里曠,悲遙夜兮九廻腸?!?唐 劉禹錫 《望賦》:“秋之景兮懸清光,偏結憤兮九回腸?!?宋 蘇軾 《題織錦圖上回文詩》之二:“紅手素絲千字錦,古人新曲九廻腸?!?/p>
(2).回,也寫“廻”。曲名。 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詞曲·音律》:“更有以十數(shù)曲串為一曲,而標以總名如《六犯清音》《七賢過關》《九廻腸》《十二峰》之類,更覺渾雅?!?/p>成語解釋形容回環(huán)往復的憂思?;啬c:形容內心焦慮不安。九回腸出處梁簡文帝《應令》:“望邦畿兮千里曠,悲遙夜兮九回腸。”唐·馮延巳《酒泉子(芳草長川)》:“風微煙澹雨蕭然,隔岸馬嘶何處。九回腸,雙臉淚,夕陽天?!笔褂美渎湎寂c孤騖齊飛,風急江天過雁哀,卻是一只折腳雁,叫的人九回腸,這是鴻雁來賓。★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六十二回
周邦彥名句,滿庭芳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