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仇遠《贈珪上人》:
一塵不染俗難干,百事無能心自閒。
我道老僧癡未絕,有時采菊見南山。
注釋參考
一塵不染
一塵不染 (yīchén-bùrǎn) 佛教指排除欲念,不被六塵玷污。后用以形容清靜、純潔。也形容為人清廉,不沾染壞習氣 be not soiled with a particle of dust;spotless;pure-hearted 成語解釋原指佛教徒修行時,排除物欲,保持心地潔凈?,F(xiàn)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,壞風氣的影響。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、干凈。一塵不染出處唐·釋道世《法苑珠林》:“若菩薩在乾土山中經(jīng)行,土不著足,隨嵐風來,吹破土山,令散為塵,乃至一塵不著佛身。”宋·張耒《臘月小雪后圃梅開》:“一塵不染香到骨,姑射仙人風露身?!笔褂美涮貏e是夏季,綠樹紅樓,一塵不染。百事
各種事務;事事。《書·舜典》“納于百揆,百揆時敘” 孔 傳:“ 舜 舉八凱,使揆度百事,百事時敘,無廢事業(yè)?!薄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罚骸皩徍罋又∮嫞z天下之大數(shù),智誠知之,決弗敢行者,百事之禍也。” 明 謝肇淛 《五雜俎·天部二》:“ 呂公忌 曰:‘九日天明時,以片餻搭兒女頭額。’更祝曰:‘愿兒百事俱高?!?茅盾 《子夜》十七:“我就是百事無味,心神不安!”
無能
無能 (wúnéng) 毫無能力 disablement 腐敗無能仇遠名句,贈珪上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