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服花齊三輔,花天臺聳百僚
出自宋代梅堯臣《右丞李相公自洛移鎮(zhèn)河陽》:
侯服花齊三輔,花天臺聳百僚。
新章刻花虎,舊德冠金貂。
已作歌襦化,方期執(zhí)玉朝。
雙鞬辭洛宅,千騎向河橋。
鼓角春城暮,鶯花故苑遙。
瓜亭猶接軫,棠茇自敷條。
夾道都人擁,迎風駟牡驕。
莫隨花乘,空望旆旌飄。
注釋參考
侯服
(1).古代王城外圍,按距離遠近劃分的區(qū)域之一。(1) 夏 制稱離王城一千里的地方?!稌び碡暋罚骸拔灏倮锏榉灏倮锖罘??!?孔 傳:“甸服外之五百里。侯,候也,斥候而服事。”(2) 周 制稱王城周圍方千里以外的方五百里的地區(qū)。《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》:“乃辨九服之邦國,方千里曰王畿,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,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?!?鄭玄 注:“服,服事天子也?!迸f說以《書·禹貢》所記為 夏 制,《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》所記為周制。參見“ 五服 ”、“ 九服 ”。
(2).服王侯之衣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守塉》:“出連騎以游畋,入侯服而玉食。”參見“ 侯服玉食 ”。
三輔
(1). 西漢 治理京畿地區(qū)的三個職官的合稱。亦指其所轄地區(qū)。 漢 初京畿官稱內(nèi)史, 景帝 二年分置左、右內(nèi)史,與主爵中尉(后改都尉)合稱三輔。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為右扶風,右內(nèi)史為京兆尹,左內(nèi)史為左馮翊,治所皆在 長安 城中?!稘h書·景帝紀》:“三輔舉不如法令者,皆上丞相御史請之?!?顏師古 注:“此三輔者,謂主爵中尉及左右內(nèi)史也。”《太平御覽》卷一liu{1*1}四引《三輔黃圖》:“ 武帝 太初 元年改內(nèi)史為京兆尹,以 渭城 以西屬右扶風, 長安 以東屬京兆尹, 長陵 以北屬左馮翊,以輔京師,謂之三輔?!?/p>
(2).泛稱京城附近地區(qū)為三輔。 明 何景明 《送張元德侍御巡畿內(nèi)》詩:“三輔自來多寇盜,五陵今日更豪雄?!?清 黃遵憲 《天津紀亂》詩之一:“何堪三輔地,棼亂遂如絲?!?/p>
(3). 前燕 慕容儁 以 慕容恪 為輔國將軍, 慕容評 為輔弼將軍,左長史 陽騖 為輔義將軍,謂之三輔。見《資治通鑒·晉穆帝永和五年》。
天臺
(1).謂尚書臺、省?!度龂尽の褐尽は暮钚鳌罚骸疤炫_縣遠,眾所絶意。”《北齊書·文宣帝紀》:“仍攝天臺,總參戎律?!薄顿Y治通鑒·唐高祖武德二年》:“臣何敢久污天臺、辱東朝乎?” 胡三省 注:“天臺,謂尚書省?!眳⒁姟?三臺 ”。
(2).對太守、縣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稱?!冻蹩膛陌阁@奇》卷十:“太守道:‘他怎么敢賴你?’ 程元 道:‘……萬乞天臺老爺做主。’” 明 鄭仲夔 《耳新·經(jīng)國》:“今幸遇天臺,夫冤庶伸有日?!?/p>
山名。 唐 李白 《夢游天姥吟留別》:“ 天臺 四萬八千丈,對此欲倒東南傾。” 明 楊珽 《龍膏記·邂逅》:“聽言詞有意相憐,怕重來 天臺 路遠?!痹敗?天臺山 ”。
百僚
亦作“ 百寮 ”。百官?!稌じ尢罩儭罚骸鞍倭艓煄煟俟のr?!?孔 傳:“僚、工,皆官也。”《后漢書·鄧彪傳》:“ 彪 在位清白,為百僚式?!薄缎挛宕贰ぶ芴婕o》:“文武百寮,六軍將校,議擇賢明,以承大統(tǒng)?!?宋 蘇軾 《代張方平諫用兵書》:“群臣百寮,窺見此指,多言用兵?!?張懷奇 《頤和園詞》:“云欄月樹似 南朝 ,斑扇當樓擁百僚?!币徽f,一種奴隸。 郭沫若 《奴隸制時代·關(guān)于中國古史研究中的兩個問題》:“百僚的‘僚’分明是‘隸臣僚’的僚,是一種奴隸。”
梅堯臣名句,右丞李相公自洛移鎮(zhèn)河陽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培訓學校大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