折楊皇華合流俗,晉君聽琴枉清角
出自唐代李白《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》:
昨夜吳中雪,子猷佳興發(fā)。
萬里浮云卷碧山,青天中道流孤月。
孤月滄浪河漢清,北斗錯落長庚明。
懷余對酒夜霜白,玉床金井水崢嶸。
人生飄忽百年內(nèi),且須酣暢萬古情。
君不能貍膏金距學斗雞,坐令鼻息吹虹霓。
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,西屠石堡取紫袍。
吟詩作賦北窗里,萬言不直一杯水。
世人聞此皆掉頭,有如東風射馬耳。
魚目亦笑我,請與明月同。
驊騮拳跼不能食,蹇驢得志鳴春風。
折楊皇華合流俗,晉君聽琴枉清角。
巴人誰肯和陽春。
楚地由來賤奇璞。
黃金散盡交不成,自首為儒身被輕。
一談一笑失顏色,蒼蠅貝錦喧謗聲。
曾參豈是殺{1*1}人者,讒言三及慈母驚。
與君論心握君手,榮辱于余亦何有。
孔圣猶聞傷鳳麟,董龍更是何雞狗。
一生傲岸苦不諧,恩疏媒勞志多乖。
嚴陵高揖漢天子,何必長劍拄頤事玉階。
達亦不足貴,窮亦不足悲。
韓信羞將絳灌比,禰衡恥逐屠沽兒。
君不見李北海,英風豪氣今何在。
君不見裴尚書,土墳三尺蒿棘居。
少年早欲五湖去,見此彌將鐘鼎疏。
注釋參考
折楊
古俗曲名。 宋 蘇軾 《次韻王郎見慶生日并寄茶》:“《折楊》新曲萬人趨,獨和先生《于蔿于》。” 章炳麟 《國故論衡·辨詩》:“《皇華》,即《小雅》之篇,而里巷襲其語;《折楊》,以后 李延年 二十八解復有云《折楊柳》者,此皆轉(zhuǎn)相因襲者也?!?/p>
皇華
(1).《詩·小雅》中的篇名?!缎颉分^:“《皇皇者華》,君遣使臣也。送之以禮樂,言遠而有光華也。”《國語·魯語下》:“《皇皇者華》,君教使臣曰:每懷靡及,諏、謀、度、詢,必咨於周?!焙笠蛞浴盎嗜A”為贊頌奉命出使或出使者的典故。 南朝 齊 王融 《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》:“歌《皇華》而遣使,賦膏雨而懷賓。” 明 何景明 《送楊驛丞》詩:“《皇華》歌送客,應閲出群才?!?清 龔自珍 《祭江西巡撫陽湖吳公文》:“覽《皇華》而如 晉 兮,采 唐 魏 之佚調(diào)?!?葉恩 《上振貝子書》:“頃聞 貝 子以天潢之貴胄,作周道之皇華,慶加冕於 英 京,拓游蹤於 美 地?!?/p>
(2).古代通俗歌曲名。參見“ 皇荂 ”。
合流
合流 (héliú) 河流匯合 converge;flowing together 兩條河在黃石附近合流 比喻對立的或有差別的在思想行動上趨于一致 act and think alike 藝術(shù)、學術(shù)等方面的不同流派融為一體 confluence清角
(1).角,古代五音之一。古人以為角音清,故曰清角?!俄n非子·十過》:“ 平公 提觴而起,為 師曠 壽,反而問曰:‘音莫悲於清徵乎?’ 師曠 曰:‘不如清角?!?晉 成公綏 《嘯賦》:“協(xié)黃宮於清角,雜商羽於流徵。” 宋 蘇軾 《次韻劉景文贈傅曦秀才》:“未能飛瓦彈清角,肯便投泥戲潑寒?” 郭紹虞 《中國文學批評史》四:“ 清 代 王漁洋 去掉了這件外衣,便覺得一變黃鐘大呂而為清角變徵之音?!?/p>
(2).雅曲名。 漢 傅毅 《舞賦》:“揚《激徵》,騁《清角》?!?李善 注:“《激徵》、《清角》,皆雅曲名。” 三國 魏 嵇康 《琴賦》:“揚《白雪》,發(fā)《清角》?!?唐 元稹 《松鶴》詩:“《清角》已沉絶, 虞 《韶》亦冥寞?!?/p>
(1).清越的號角。 宋 姜夔 《揚州慢》詞:“漸黃昏,清角吹寒,都在空城?!?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木蘭行圍制度》:“漸聞清角聲揚,遠林呦呦,低昂應和?!?/p>
(2).古琴名。《初學記》卷十六引 南朝 梁元帝 《纂要》:“古琴名有清角?!薄段墨I通考·樂十》:“ 黃帝 之清角, 齊桓 之號鐘, 楚莊 之繞梁, 相如 之緑綺, 蔡邕 之焦尾……名號之別也?!?清 唐才常 《論文連珠》之一:“蓋聞清角奏而風雨至,琴之感以末?!?/p>
李白名句,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