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晏殊《踏莎行》
綠樹歸鶯,雕梁別燕。春光一去如流電。當(dāng)歌對(duì)酒莫沈吟,人生有限情無限。弱袂縈春,修蛾寫怨。秦箏寶柱頻移雁。尊中綠醑意中人,花朝月夜長相見。
注釋參考
秦箏
古 秦 地(今 陜西 一帶)的一種弦樂器。似瑟,傳為 秦 蒙恬 所造,故名。 三國 魏 曹丕 《善哉行》:“ 齊 侶發(fā)東舞, 秦 箏奏西音?!?晉 潘岳 《笙賦》:“ 晉野 悚而投琴,況 齊 瑟與 秦 箏?!?唐 岑參 《秦箏歌送外甥蕭正歸京》詩:“汝不聞 秦 箏聲最苦,五色纏弦十三柱?!?宋 晏幾道 《蝶戀花》詞:“細(xì)看 秦 箏,正似人情短。” 清 陳維崧 《鷓鴣天·苦雨和蘧庵先生》詞:“雪登麥積 秦 箏苦,雨歇叢臺(tái) 趙 女嬌?!?/p>
寶柱
古代箏、琴、瑟等彈撥樂器的弦柱。 唐 劉禹錫 《傷秦姝行》:“青牛文梓赤金簧,玫瑰寶柱秋雁行。” 唐 溫庭筠 《獵騎辭》:“寶柱惜離弦,流黃悲赤縣?!?五代 尹鶚 《江城子》詞:“寶柱 秦 箏彈向晚,絃促雁,更思量?!?元 張翥 《寄題顧仲英玉山詩一百韻》:“弦鬆調(diào)寶柱,笙咽炙銀簧?!?/p>
晏殊名句,踏莎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