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文同《放言》:
裨海之外既爾知,自問何苦安喧卑。
胡不往見蒙轂士,看卷龜殼食蛤蜊。
注釋參考
裨海
小海?!妒酚洝っ献榆髑淞袀鳌罚骸爸袊馊?赤縣神州 者九,乃所謂九州也。於是有裨海環(huán)之?!?司馬貞 索隱:“裨音脾。裨海,小海也。九州之外,更有大瀛海,故知此裨是小海也。且將有裨將,裨是小義也?!?漢 王充 《論衡·談天》:“《禹貢》九州,方今天下九州也……每一州者四海環(huán)之,名曰裨海。九州之外,更有瀛海。” 清 趙翼 《聞官兵屢捷志喜》詩:“兵收裨海 蓬 瀛 島,星貫穹霄畢昴街?!?/p>
既爾
(1).從此。
(2).已經(jīng)。 宋 李清照 《投綦崇禮啟》:“嘗藥雖存,弱弟譍門,惟有老兵,既爾蒼皇,因成造次?!?/p>
自問
自問 (zìwèn) 自己問自己 self-questioning 自己衡量 reach a conclusion after weighing a matter何苦
何苦 (hékǔ) 用反問語氣表示不值得(可用否定式),句末多帶“呢” why bother 你何苦為這點雞毛蒜皮的事跟他吵 [呢] ? 你又何苦不去試一試呢? 完全不必要——通常后加“呢” is it worth the trouble 生孩子的氣,何苦呢?喧卑
(1).喧鬧低下。 南朝 宋 鮑照 《舞鶴賦》:“去帝鄉(xiāng)之岑寂,歸人寰之喧卑。”
(2).借指人世間。 唐 杜甫 《哭韋大夫之晉》詩:“童孺交游盡,喧卑俗事牽。”
(3).指雜亂低下的地位。 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傳·薛逢》:“觀 逢 恃才怠傲,恥在喧卑,而喋喋唇齒,亦猶惡醉而強酒也。”
文同名句,放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