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雖不為高,心粗能知止
出自宋代吳芾《和陶讀山海經(jīng)十三首韻送機簡堂自景星巖再住》:
僧中有高僧,士亦有高士。
我雖不為高,心粗能知止。
師是個中人,特患不為爾。
何幸我與師,俱是隣家子。
注釋參考
不為
(1).不做;不干。《詩·衛(wèi)風·淇奧》:“善戲謔矣,不為虐兮?!薄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盀殚L者折枝,語人曰:‘我不能’,是不為也,非不能也?!?宋 曾鞏 《寄歐陽舍人書》:“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;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,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,於是乎銘始不實?!?/p>
(2).謂收成不好。《墨子·雜守》:“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、歲不為?!?王念孫 《讀書雜志·墨子六》:“‘歲不為’,猶《玉藻》言年不順成也?!薄痘茨献印け窘?jīng)訓》:“是故上下離心,氣乃上蒸,君臣不和,五穀不為?!?高誘 注:“不為,不成也。”
(3).不算,不是。 南朝 宋 顏延之 《陶徵士誄》:“夫璿玉致美,不為池隍之寶;桂椒信芳,而非園林之實?!?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詞曲》:“先破后承,始開終結(jié),內(nèi)分八股,股股相對,繩墨不為不嚴矣?!?/p>
(1).不因為?!盾髯印ぬ煺摗罚骸疤煨杏谐?,不為 堯 存,不為 桀 亡?!?漢 東方朔 《答客難》:“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,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,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?!?宋 周邦彥 《浣溪沙》詞:“不為蕭娘舊約寒,何因容易別 長安 ?!?/p>
(2).不為了?!稘h書·揚雄傳下》:“蓋聞圣主之養(yǎng)民也,仁霑而恩洽,動不為身。” 顏師古 注:“言憂百姓也?!?/p>
心粗
心粗 (xīncū) 做事不夠細心 careless 心粗氣躁知止
(1).謂志在達到至善的境地。語本《禮記·大學》:“大學之道……在止於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靜?!?朱熹 集注:“止者,所當止之地,即至善之所在也。知之,則志有定向?!?唐 柳宗元 《酬婁秀才寓居開元寺》詩:“味道憐知止,遺名得自求?!?宋 程頤 《四箴·聽箴》:“卓彼先覺,知止有定。閑邪存誠,非禮勿聽?!?/p>
(2).謂懂得適可而止;知足?!俄n詩外傳》卷五:“貪物而不知止者,雖有天下不富矣?!薄缎绿茣だ罹競鳌罚骸癌z 靖 ﹞會足疾,懇乞骸骨,帝遣中書侍郎 岑文本 諭旨曰:‘自古富貴而知止者蓋少……公今引大體,朕深嘉之?!薄端挠斡洝よF拐獨步遇師》:“知止不求才,金睛半倦開;振衣千仞岡,何必戀塵埃?” 清 唐孫華 《九月十八日高詠堂小集分韻得平字》:“量力宜知止,適志在無營。”參見“ 知止不殆 ”。
吳芾名句,和陶讀山海經(jīng)十三首韻送機簡堂自景星巖再住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