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胡寅《和仁仲游桃源》:
桃江穩(wěn)楫蘭舟渡,記得劉郎有仙路。
未能趨海訪神仙,且欲沿溪看紅樹。
釣竿已逢慰羈束,平生裝飾品得滄洲趣。
最欣傲吏輕儻來,擬學淵明賦歸去。
與君一問桃花宿,豈得行如武陵暮。
伯陽八十有一篇,立教清凈貴自然。
神仙之說何所始,虛怪汗漫無中邊。
漁郎迷路去家久,雖踐勝境終回旋。
雕辭飾實好事者,至今千載猶漢傳。
寧聞自古有仙人,茂陵垂老一語真。
豈伊冠履薦紳士,惑溺不異蚩蚩民。
誠能御氣友造物,陋彼蟬蛻悲埃塵。
想見桃源之野花正開,牧兒模管吹出芳林來。
不知人家尚幾許,云屏玉帳空悠哉。
霏紅泛{1-1}綠竟杳杳,我亦乘興山陰回。
不如與君歸種待蕡實成蹊,晝永無地生蒼苔。
注釋參考
伯陽
(1).古賢人。相傳為 舜 七友之一?!赌印に尽罚骸?舜 染於 許由 、 伯陽 。” 孫詒讓 間詁:“此 伯陽 自是 舜 時賢人。”《呂氏春秋·本味》:“故 黃帝 立四面, 堯 、 舜 得 伯陽 、 續(xù)耳 然后成,凡賢人之德有以知之也?!?高誘 注:“ 伯陽 、 續(xù)耳 皆賢人, 堯 用之以成功也?!?陳奇猷 校釋:“ 伯陽 、 續(xù)耳 係 舜 七友中之二友?!眳㈤?宋 王應麟 《小學紺珠·名臣·舜七友》。
(2). 老子 的字。見《史記·老子韓非列傳》。《文選·應璩<與滿公琰書>》:“西有 伯陽 之館,北有曠野之望。” 李善 注:“ 伯陽 ,即 老子 也?!?宋 陸游 《讀<老子>》詩:“恍然親見古 伯陽 ,袂屬關尹肩 庚桑 ?!?/p>
(3).古地名。 戰(zhàn)國 魏 邑,在今 河南 安陽 市西北?!妒酚洝ぺw世家》:“﹝ 惠文王 ﹞十七年, 樂毅 將 趙 師,攻 魏 伯陽 。” 張守節(jié) 正義引《括地志》:“ 伯陽 故城一名 邯會城 ,在 相州 鄴縣 西五十五里,七國時 魏 邑, 漢 邯會城 ?!?/p>
一篇
(1).古時文字皆著之于竹簡,用牛皮編串如冊,是為一篇。后因稱首尾完整的文字為一篇。《墨子·明鬼下》:“圣人一尺之帛,一篇之書?!?漢 王充 《論衡·本性》:“如此則性各有陰陽,善惡在所養(yǎng)焉,故 世子 作養(yǎng)書一篇?!?唐 元稹 《酧白學士代書》詩:“一篇從日下,雙鯉送天涯。” 金 元好問 《遣興》詩:“一篇詩遣興,三醆酒扶頭。”
(2).全篇。 晉 陸機 《文賦》:“立片言而居要,乃一篇之警策。”《朱子語類》卷八四:“此是一篇綱領?!?/p>
立教
樹立教化;進行教導。《韓詩外傳》卷八:“學校庠序以立教,事老養(yǎng)孤以化民。” 南朝 梁 劉孝標 《辯命論》:“或立教以進庸怠,或言命以窮性靈?!?宋 葉適 《<黃文叔詩說>序》:“自文字以來,《詩》最先立教,而 文 、 武 、 周公 用之尤詳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