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遺非遺望,所遺非可遺
出自唐代元結《系樂府十二首古遺嘆》:
古昔有遺嘆,所嘆何所為。
有國遺賢臣,萬事為冤悲。
所遺非遺望,所遺非可遺。
所遺非遺用,所遺在遺之。
嗟嗟山海客,全獨竟何辭。
心非膏濡類,安得無不遺。
注釋參考
所遺
(1).遺漏。 三國 魏 曹丕 《典論·論文》:“斯七子者,於學無所遺?!?/p>
(2).遺棄。 晉 陸機 《演連珠》之四:“臣聞世之所遺,未為非寳?!?/p>
(3).遺失物。 宋 洪邁 《夷堅支丁志·夏巨源》:“點檢勅誥文書,遺其一……既而僕從 饒州 來,持所遺至?!?/p>
遺望
(1).謂遺棄名譽地位。 唐 元結 《系樂府·古遺嘆》:“所遺非遺望,所遺非可遺。”
(2).猶失望。 宋 葉適 《梁父吟》:“余誠遺望不可逮兮,復嗣歲之將興?!?明 文徵明 《壽大中丞見素林公敘》:“今四方多事,用材如渴,朝廷每申求舊之典,而公方堅保晚之節(jié),或者謂公用不盡材,於海內(nèi)有遺望焉?!?/p>
元結名句,系樂府十二首古遺嘆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