訾訾
詞典解釋
亦作“訿訿”。1.謂不想使上司滿意;不稱職。《說(shuō)文·言部》:“訾,訾訾,不思稱意也……《詩(shī)》曰:‘翕翕訿訿。’”按《詩(shī)·小雅·小旻》作“潝潝訿訿” 毛 傳:“潝潝然患其上,訿訿然思不稱乎上?!?a href="/hycd/y/y336727.htm" target="_blank">一說(shuō)此“訾訾”義為毀謗。 朱熹 集傳:“訿訿,務(wù)為毀謗也?!?b>《詩(shī)·大雅·召旻》:“皐皐訿訿,曾不知其玷?!?毛 傳:“皐皐,頑不知道也;訿訿,窳不供事也。”
(2).詆毀;誹謗。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“酒食聲色之中則瞞瞞然,暝暝然;禮節(jié)之中則疾疾然,訾訾然?!?楊倞 注:“謂憎疾毀訾也?!?b>《后漢書(shū)·翟酺傳》:“而朝臣在位,莫肯正議,翕翕訾訾,更相佐附?!?明 唐順之 《答王北厓郡守論》:“今之萬(wàn)口訿訿喧然稱不便者,未必盡出於官戶豪民,而往往多出於窮僻困阨之小民矣。” 清 和邦額 《夜譚隨錄·王侃》:“妹曰:‘所可慮者,東鄰 鐘八 耳,平日訿訿,好瑕疵鄉(xiāng)里。’”
- 五百歲初度,十一郡歡忻——— 戴翼水調(diào)歌頭
- 殘歲堂堂去,新春鼎鼎來(lái)。——— 陸游歲晚書(shū)懷
- 凈名居士經(jīng)三卷,榮啟先生琴一張。——— 白居易東院
- 擾擾受輪回,祗緣疑這個(gè)。——— 王安石擬寒山拾得二十首
- 惟有今宵,分外皎潔——— 釋智遇偈頌二十五
- 共照日月影,獨(dú)為愁思人——— 孟郊下第東歸留別長(zhǎng)安知己
- 寂寂彈琴風(fēng)外,苒苒采香徑畔,橫截古溪頭——— 趙善括水調(diào)歌頭(和黃舜舉吳門二詠)
- 嘗登御史府,亦佐東諸侯——— 白居易贈(zèng)吳丹
- 烏林僥倖數(shù)帆風(fēng),便傍吳船向蜀中——— 陳普詠史下·周瑜
- 太極生天地,同是有吾身——— 黎廷瑞雜詩(shī)三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