諸越
詞典解釋
(1). 春秋 時 越國 。諸,助詞。后指今 浙江 紹興 一帶。《莊子·逍遙游》:“ 宋 人資章甫而適 諸越 , 越 人斷髮文身,無所用之。” 郭慶藩 集釋引 李楨 曰:“ 諸越 ,猶云 於越 。《春秋》 定 五年《經(jīng)》‘ 於越 入 吳 ’, 杜 注:‘於,發(fā)聲也?!?b>《公羊傳》:‘ 於越 者,未能以其名通也?!?何休 注:‘ 越 人自名 於越 。此作諸者,《廣雅·釋言》:諸,於也。《禮記·射義》注:諸,猶於也。是疊韻假借?!?/p>
(2).指 百粵 。《北史·列女傳·隋譙國夫人洗氏》:“夫人幼賢明,在父母家,撫循部眾,能行軍用師,壓服諸 越 ?!?宋 沉括 《夢溪筆談·藥議》:“諸 越 則桃李冬實,朔漠則桃李夏榮,此地氣之不同?!?a href="/hycd/c/c54610.htm" target="_blank">參見“ 百粵 ”。
- 八風吹得行,處處是日用——— 黃庭堅代書寄翠巖新禪師
- 一身萍寄,酒徒云散,佳人天遠。——— 陸游水龍吟
- 徒悲宦游意,盡日老僧房。——— 張祜石頭城寺
- 分鎮(zhèn)中邊蜀,歸途內(nèi)外江——— 崔與之送范漕赴召
- 舊徑行處迷,前交坐中失。——— 李紳過梅里七首家于無錫四十載,今敝廬數(shù)堵猶存
- 親見許飛瓊。——— 周密朝中措
- 水檻片云長不去,訟庭纖草轉(zhuǎn)應(yīng)生——— 徐鉉和王庶子寄題兄長建州廉使新亭
- 古今人不斷,南北路長存——— 于武陵洛中晴望
- 銀篦穩(wěn)篸烏羅帽,花襜宜乘叱撥駒——— 白居易同諸客嘲雪中馬上妓
- 歌里千重意,才欲歌時淚已流,恨應(yīng)更、多于淚。——— 杜安世卜算子·樽前一曲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