瘞藏
詞典解釋
亦作“ 瘞臧 ”。指殉葬品。《管子·侈靡》:“有差樊,有瘞藏,作此相食,然后民相利,守戰(zhàn)之備合矣?!?尹知章 注:“瘞藏,謂古之樊者,或藏以金玉,或以器物,此棺槨之次浮也?!?b>《漢書·劉向傳》:“及 秦惠文 、 武 、 昭 、 嚴(yán) 、 襄 五王,皆大作丘隴,多其瘞臧,咸盡發(fā)掘暴露,甚足悲也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庚娘》:“終日間,得金百,於是葬諸南郊。好事者,為之珠冠袍服,瘞藏豐滿焉?!?郭沫若 《奴隸制時代·<侈靡篇>的研究》:“還有各種犧牲的包裹(‘次浮’),各種儀仗(‘差樊’),各種殉葬品(‘瘞藏’),這些都可以使有關(guān)的手藝人得到生活資料。”
亦作“ 瘞臧 ”。1.隱藏;埋藏。《漢書·貢禹傳》:“ 武帝 時,又多取好女至數(shù)千人,以填后宮,及棄天下, 昭帝 幼弱, 霍光 專事,不知禮正,妄多臧金錢財物,鳥獸魚鱉牛馬虎豹生禽,凡百九十物,盡瘞臧之?!?b>《新唐書·裴寬傳》:“﹝ 韋詵 ﹞休日登樓,見人於后圃有所瘞藏者,訪諸吏,曰:‘參軍 裴寬 居也。’與偕來, 詵 問狀,答曰:‘ 寬 義不以苴污家,適有人以鹿為餉,致而去,不敢自欺,故瘞之?!?宋 陳師道 《后山談叢》卷一:“金幣自隨,穀不可徙,隨在瘞藏?!?/p>
(2).埋葬。《舊五代史·唐書·莊宗紀(jì)七》:“山陵封域之內(nèi),先有丘墳,合令子孫改卜,舊例給其所費;無子孫者官為瘞藏。” 宋 葉適 《朝請大夫陳公墓志銘》:“喻寺觀憩徙者,死為瘞藏?!?/p>
- 巴蜀來多病,荊蠻去幾年。——— 杜甫一室
- 天上圖書群玉府,仙晨日月道家仙——— 洪邁送沈虞卿秘監(jiān)將漕江東二首
- 家有百壺泉,色作真珠紅——— 晁公溯奉簡湯子和
- 寧當(dāng)?shù)故职妫膹?fù)據(jù)胡床——— 陸游迓客至大浪灘上
- 君車自翱翔,駕景朝紫皇——— 仇遠(yuǎn)素月出東嶺
- 清坐與師烹玉糝,千巖風(fēng)雨夜深燈——— 王铚南巖悟禪老見于山中烹玉糝羹
- 藥名勸酒詩實好,陟厘為我書數(shù)行。——— 王安石和微之藥名勸酒
- 積水焚大槐,蓄油災(zāi)武庫——— 蘇軾詠湯泉
- 昔年室邇嘆人遐,少日相逢別日賒——— 賀鑄酬別曾忱
- 何處難忘酒,天涯話舊情。——— 白居易何處難忘酒七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