胭脂山
詞典解釋
亦作“臙脂山”。1.即 燕支山 。古在 匈奴 境內(nèi),以產(chǎn)燕支(胭脂)草而得名。 匈奴 失此山,曾作歌曰:“失我 燕支山 ,使我婦女無(wú)顏色?!币?a href="/hycd/s/s315995.htm" target="_blank">水草豐美,宜于畜牧,向?yàn)?a href="/hycd/s/s232896.htm" target="_blank">塞外值得懷念的地方。 清 納蘭性德 《滿江紅》詞:“ 代 北 燕 南,應(yīng)不隔月明千里,誰(shuí)想念 臙脂山 下,悲哉秋氣?!?/p>
(2).古代 閩中郡 北 蓮花峰 下的一座小山,因土色紅如胭脂而得名。 明 謝肇淛 《五雜俎·地部二》:“ 閩中郡 北 蓮花峯 下有小阜,土色殷紅,俗謂之 胭脂山 ,相傳 閩 越王 女棄脂水處也?!?/p>
- 席前若下清明問(wèn),且說(shuō)江南一味貧——— 彭龜年送吉州詹守五首
- 不知庭下有荼——— 辛棄疾虞美人
- 令嚴(yán)鐘鼓三更月,野宿貔貅萬(wàn)灶煙——— 蘇軾次韻穆父尚書(shū)侍祠郊丘瞻
- 諸將射獵時(shí),君在翰墨場(chǎng)。——— 岑參東歸留題太常徐卿草堂
- 一身本是山中人,聊與王孫慰懷抱。——— 張南史一七令·草
- 用兵五六年,首惡竟逃刑——— 歐陽(yáng)修送張洞推官赴永興經(jīng)略司
- 忽憶羅浮欲去時(shí),遙指孤云作路岐——— 皎然寒棲子歌(曾居廬山,欲有事羅浮之行)
- 草緣疆畎從橫綠,花隔藩籬深淺紅——— 何鳴鳳春日田園雜興二首
- 皎皎青銅鏡,斑斑白絲鬢——— 白居易照鏡
- 公修藥餌。——— 王哲解冤結(ji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