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達(dá)
詞典解釋
(1).原謂行聘時惟圭、璋能獨行通達(dá),不加馀幣。后亦謂自達(dá)、自薦。《禮記·聘義》:“圭璋特達(dá),德也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聘享之禮,有圭、璋、璧、琮。璧、琮則有束帛加之乃得達(dá);圭、璋則不用束帛,故云特達(dá)?!?b>《文選·王褒<四子講德論>》:“咨,夫特達(dá)而相知者,千載之一遇也;招賢而處友者,眾士之常路也。” 呂向 注:“特,獨也?!?晉 郭璞 《游仙》詩:“珪璋雖特達(dá),明月難闇投?!?唐 丘光庭 《兼明書》卷四:“珪璋德重,可以獨行,故曰特達(dá)?!?/p>
(2).特出,突出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此子珪璋特達(dá),機(jī)警有鋒?!?唐 任華 《雜言寄杜拾遺》詩:“英才特達(dá)承天睠,公卿誰不相欽羨?!?b>《舊唐書·李德裕傳》:“ 德裕 以器業(yè)自負(fù),特達(dá)不羣。”
(3).至為明達(dá);極其通達(dá)。《晉書·江統(tǒng)傳》:“殿下天授逸才,聰鑒特達(dá)。” 唐 白居易 《論考試進(jìn)士事宜狀》:“儻陛下垂仁察之心,降特達(dá)之命,明示瑕病,以表無私?!?宋 蘇軾 《辯試館職策問札子》之二:“明智特達(dá),洞照情偽?!?清 鄒容 《革命軍》第二章:“三百年中,雖有一二聰明特達(dá)之人,要皆為吾教化所陶熔?!?/p>
(4).特殊知遇。 唐 劉商 《送廬州賈使君拜命》詩:“特達(dá)恩難報,升沉路易分?!?宋 羅燁 《酬翁談錄·崔木因妓得家室》:“昨日荷特達(dá),使妾罰不及身,君之惠也。”《東周列國志》第六六回:“臣受主公特達(dá)之知,無以為報?!?清 唐孫華 《蒙恩召乾清宮西暖閣》詩:“狗監(jiān)無媒逢特達(dá), 兔園 有冊笑空虛。”
(5).騰達(dá),顯達(dá)。《醒世恒言·馬當(dāng)神風(fēng)送滕王閣》:“家寒窘迫,缺乏盤費,不能特達(dá),以此流落窮途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