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齊
詞典解釋
亦作“ 散齋 ”。1.古禮于祭祀父母前七日不御不樂(lè)不吊,謂之“散齋”。齊,后多作“齋”。《禮記·祭義》:“致齊於內(nèi),散齊於外?!?鄭玄 注:“散齊,七日不御不樂(lè)不弔耳?!?b>《禮記·祭統(tǒng)》:“散齊七日以定之,致齊三日以齊之?!庇?a href="/hycd/f/f180782.htm" target="_blank">封建王朝皇帝祭社稷太歲等壇,行散齋,即在宮中齋戒,以別于祭天地等之行致齋。 漢 馬融 《東巡頌》:“散齋既畢,越翼良辰,棫槱增構(gòu),烈火燔燃?!?b>《宋書·禮志一》:“殷祠,皇帝散齋七日,致齋三日。” 宋 莊季裕 《雞肋編》卷中:“天地、宗廟、神州地祇、太社、太稷、五方帝、日月、太一、九宮貴神、蠟祭百神、太廟奏告,并為大祠,散齋四日,致齋三日?!?/p>
(2).謂齋戒期滿。 唐 白居易 《五月齋戒罷宴徹樂(lè)》詩(shī):“散齋香火今朝散,開素盤筵后日開?!?/p>
- 莫怪煙中重回首,酒家青纻一行書。——— 陸龜蒙江南二首
- 既荷主人恩——— 鮑照擬古詩(shī)
- 公庭多事久來(lái)厭,凈處安眠計(jì)甚長(zhǎng)——— 蘇轍次韻子瞻病中游虎跑泉僧舍二首
- 孤城溪洞里,聞?wù)f已堪哀——— 陶弼宜陽(yáng)
- 老大心情慵縱步。——— 曹勛謁金門
- 屋雪號(hào)風(fēng)苦戰(zhàn)貧,紙窗迎日稍知春。——— 蘇軾正月八日招王子高飲和王晉卿
- 載脂我車,載秣我馬——— 陳杰明月
- 玳筵當(dāng)日小紅裳,珠壓雙丫十歲強(qiáng)——— 陳造游山陽(yáng)十首
- 山色元無(wú)垢,溪聲自不平——— 舒岳祥和韻寄胡山甫
- 石榴花蹙宮羅樣,荔子枝翻蜀錦紅——— 吳儆贈(zèng)吳令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