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古
詞典解釋
(1).上古、中古、下古的合稱(chēng)。所指時(shí)限各別?!?a href="/hycd/h/h235650.htm" target="_blank">漢書(shū)·藝文志》:“《易》道深矣,人更三圣,世歷三古?!?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:“《易·繫辭》曰:‘《易》之興,其於中古乎?’然則 伏羲 為上古, 文王 為中古, 孔子 為下古?!薄?a href="/hycd/l/l370453.htm" target="_blank">禮記·禮運(yùn)》“始諸飲食” 唐 孔穎達(dá) 疏:“ 伏羲 為上古, 神農(nóng) 為中古, 五帝 為下古?!?元 李治 《敬齋古今黈》卷五:“前人論三古各別者,從所見(jiàn)者言之,故不同。然以吾身從今日觀(guān)之,則洪荒太極也,不得以古今命名。大抵自 羲 、 農(nóng) 至 堯 、 舜 ,為上古; 三代 之世,為中古;自 戰(zhàn)國(guó) 至于今日以前,皆下古也?!?/p>
(2).泛指古代?!段簳?shū)·律歷志上》:“三古所共行,百王不能易?!?明 楊慎 《評(píng)李杜韓柳》:“ 晏元獻(xiàn) 公嘗言……上傳三古,下籠百世,橫行闊視於綴述之塲者, 子厚 一人而已。”
(3).指書(shū)體演變過(guò)程中的古文、大篆、小篆。 唐 張懷瓘 《書(shū)斷·神品》:“古文可為上古,大篆為中古,小篆為下古。三古謂實(shí),草隸為華;妙極於華者 羲 、 獻(xiàn) ,精窮於實(shí)者 籀 、 斯 ?!?/p>
- 霜?dú)馇褰笮?,琴聲引醉顏?/a>——— 盧綸九日同司直九叔崔侍御登寶雞南樓
- 莊生慚擊缶,潘岳感游魚(yú)——— 梅堯臣范饒州夫人挽詞二首
- 一朝羽化無(wú)人識(shí),野鶴孤猿繞紫壇——— 黃甲魯女觀(guān)
- 何時(shí)攜手洞邊迎,訴衷情。——— 毛文錫訴衷情
- 浪跡花應(yīng)笑,衰容鏡每知。——— 韋莊南游富陽(yáng)江中作
- 璧殿規(guī)宸象,金堤法斗樞——— 駱賓王久戍邊城有懷京邑
- 物存惟窆石,神變失梅梁——— 王炎謁告成廟
- 懸泉粲成簾,羅注無(wú)時(shí)休——— 柳宗元界圍巖水簾(元和十年春月,自永州召還,經(jīng)巖下)
- 仇池行館最清虛,按部由茲得柅車(chē)——— 杜衍過(guò)仇池
- 康時(shí)了,萬(wàn)千年、姓字彌香。——— 趙宰聲聲慢
- 7山頂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