黥面
詞典解釋
于面額上刺字,以墨涅之。(1)古代的一種風(fēng)俗。《漢書·匈奴傳上》:“ 匈奴 法, 漢 使不去節(jié),不以墨黥其面,不得入穹廬。 王烏 , 北地 人,習(xí) 胡 俗,去其節(jié),黥面入廬。”《后漢書·東夷傳·倭》:“男子皆黥面文身?!?2)古代的一種肉刑。《三國(guó)志·魏志·毛玠傳》:“ 漢 律,罪人妻子沒為奴婢,黥面。” 宋 洪邁 《容齋四筆·國(guó)初救弊》:“ 建州 民二人,本田家客戶,嘗於主家塘內(nèi),以錐刺得魚一斤半,并杖脊,黥面,送闕下?!?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諧謔·借蟹譏權(quán)貴》:“ 宋 朱勔 橫於 吳中 ,時(shí)有士人詠?zhàn)I之,中聯(lián)云:‘水清詎免雙螯黑,秋老難逃一背紅?!w 勔 少曾犯法,鞭背黥面,故以此嘲?!?3)古代兵制之一。在士兵臉上刺字,防止士兵逃跑。 宋 蘇洵 《兵制》:“及於 五代 , 燕 帥 劉守光 ,又從而為之黥面涅手之制。”
- 欲驗(yàn)離襟切,岐路在他鄉(xiāng)。——— 駱賓王送宋五之問得涼字
- 傲將軍,今有之,我得見之喜可知——— 劉宰傲將軍歌贈(zèng)周叔子馬帥
- 獨(dú)立南立嶺,傲視氛翳表——— 陳著次韻竹窗兄松詩(shī)為其病也
- 山禽水鳥盡相識(shí),飛入欄壁馴不驚——— 王令題步君敘園亭
- 今朝好語(yǔ)歡傳——— 佚名沁園春
- 須彌芥子亦未妙,蔥嶺老胡烏知道——— 楊萬里寄題周子中監(jiān)丞萬象臺(tái)
- 瑣窗春暮,滿地梨花雨——— 韋莊清平樂
- 童男童女求蓬山,何如此器束之高閣間——— 何麟瑞畫角辭
- 亂鴉陣起霜天晚,落葉聲乾古渡秋。——— 陸游題村店壁
- 蟂磯聳拔大江東,梟能害人時(shí)所惡——— 董嗣杲蟂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