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縛
詳細(xì)解釋
雙手反綁于背而面向前。古代用以表示投降。《左傳·襄公十八年》:“乃弛弓而自后縛之。其右 具丙 亦舍兵而縛 郭最 ,皆衿申面縛,坐于中軍之鼓下?!?楊伯峻 注:“面縛,即自后縛之?!?b>《史記·宋微子世家》:“ 周武王 伐 紂 克 殷 , 微子 乃持其祭器造於軍門,肉袒面縛,左牽羊,右把茅,膝行而前以告?!?司馬貞 索隱:“面縛者,縛手于背而面向前也。” 唐 柳宗元 《為裴中丞伐黃賊轉(zhuǎn)牒》:“謂宜投戈頓顙,面縛乞身。” 元 尚仲賢 《單鞭奪槊》第一折:“你既肯面縛歸降,我也須降階接待。” 嚴(yán)復(fù) 《原強續(xù)篇》:“是何異驅(qū)四百兆之赤子,繫頸面縛以與其仇,以求旦夕之喘息?!?a href="/hycd/c/c54610.htm" target="_blank">參見“ 面縛輿櫬 ”。
0
糾錯
詩詞名句推薦
- 桃雨晴,柳風(fēng)輕,西湖六橋如畫屏——— 張可久【越調(diào)】寨兒令_九日登高過
- 羨公有子能如此,多少英雄叫不應(yīng)——— 方逢振挽諫坡居士
- 雁字成行,角聲悲送——— 歐陽珣踏莎行
- 三徑荒涼懷舊里,我欲扁舟歸去——— 米友仁念奴嬌(裁成淵明歸去來辭)
- 高秋病起猶能醉,剩買官醅樂太平——— 陸游夜還驛舍
- 攢柯初繚繞,布葉漸蒙籠——— 呂溫白云起封中詩(題中用韻,六十字成)
- 煮餅無奚徒自苦,護篝有妾未為非——— 洪咨夔六月六日宿觀音寺次朝南韻二絕
- 方舟大川上,環(huán)酌對落暉。——— 王瓚冬日與群公泛舟焦山
- 兩楹終昔夢,五鼎繼前喪。——— 王安石崇禧給事同年馬兄挽辭二首
- 兒童但喜花開早,太早翻令我心栗——— 王柏早梅有感
最新應(yīng)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