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山
詞典解釋
(1).山名。在今 浙江省 紹興縣 境。傳說為 漢 梅福 隱處之一。 宋 陸游 《梅子真泉銘》:“距 會稽城 東北七里有山,曰 梅山 。山之麓有泉,曰 子真泉 ?!?子真 , 梅福 之字。 宋 陸游 《朝中措》詞:“明月 梅山 笛夜,和風(fēng) 禹廟 鶯天?!?/p>
(2).山名。在今 浙江省 奉化縣 境。相傳為 梅福 賞游處。《清一統(tǒng)志·浙江·寧波府》:“ 梅山 :在 奉化縣 南三十里,舊志謂 梅福 嘗游此。兀立眾山中,峯巒奇秀,北環(huán)大溪,下有龍湫?!?/p>
(3).山名。在今 安徽省 含山縣 境。山上多梅,傳為 曹操 行軍望梅止渴處。 清 顧祖禹 《讀史方輿紀(jì)要·江南十一·和州》:“ 梅山 :縣( 含山縣 )東南五里,山多梅樹,俗傳 曹操 行軍,指梅林以止軍士渴處也。 唐 天寳 中,改曰 棲隱山 ?!?/p>
(4).山名。在今 安徽省 舒城縣 境。傳說為 梅福 隱處之一。《清一統(tǒng)志·安徽·廬州府》:“ 梅山 ……在 舒城縣 西五十里,上有 梅仙洞 , 漢 南昌 尉 梅福 棄官后隱此,亦名 梅福山 ?!?/p>
(5).山名。在今 安徽省 東至縣 境。《清一統(tǒng)志·安徽·池州府》:“ 梅山 ,在 建德縣 西南十里。 宋 時僧 志南 居之, 朱子 訪至山中,與之倡和,為書‘普門’二字刻於石壁?!?/p>
(6).山名。在 湖南省 新化縣 、 安化縣 間。在 新化 者稱 上梅山 ,在 安化 者稱 下梅山 。《宋史·神宗紀(jì)二》:“﹝ 熙寧 五年十一月﹞ 章惇 開 梅山 ,置 安化縣 ?!?/p>
(7).山名。在 安徽省 金寨縣 。1956年在這里建成 梅山水庫 。
(8).特指 揚州 梅花嶺 。上有 明 史可法 衣冠冢。 清 秋瑾 《寶刀歌》:“痛哭 梅山 可奈何?帝城荊棘埋銅駝?!?/p>
- 去地一珠如黍米,天人競湊郁羅臺——— 施樞楊蟾川鐵佛普度會
- 今人已笑古,后人復(fù)視今,天命儻可順,吾將守素心——— 王灼葛仙化
- 句高耿耿橫虹霓,列星北斗不敢輝——— 白玉蟾憶神童歌
- 我亦形容最佳處,崔詩在上句成難——— 陳宓和林堂長第一溪山韻
- 縈紆三徑襄枳棘,庇蔭萬木藏茅茨——— 謝伋紹興甲寅正月至吳文叟山莊
- 重陽雖過黃花少,尚有遲來玉雪團(tuán)——— 范成大閶門戲調(diào)行客
- 一言弘社稷,九命備珪璋——— 楊巨源上劉侍中
- 浩嘆對青史,循吏久無聞。——— 趙善括水調(diào)歌頭
- 自物觀心,何心不均——— 邵雍上下吟
- 大篇短牘重招邀,起往從之其敢后——— 衛(wèi)宗武和張石山古風(fēng)約郊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