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德
詞典解釋
(1).謂人的六種美德。《書·皋陶謨》:“日嚴祗敬六德,亮采有邦。”按,“六德”即“九德”“寬而栗,柔而立,愿而恭,亂而敬,擾而毅,直而溫,簡而廉,剛而塞,彊而義”中的六種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才略》:“ 虞 夏 文章,則有 皋陶 六德?!?明 唐順之 《廷試策一道》:“ 禹 曰:‘知人則哲,能官人;安民則惠,黎民懷之。’分之以三德、六德,皆以廣知人之旨也。”
(2).古代使臣的六項守則。《國語·魯語下》:“《皇皇者華》,君教使臣曰‘每懷靡及’,諏、謀、度、詢,必咨於周。敢不拜教。臣聞之曰:‘懷和為每懷,咨才為諏,咨事為謀,咨義為度,咨親為詢,忠信為周?!L使臣以大禮,重之以六德,敢不重拜。” 韋昭 注:“六德,謂諏也,謀也,度也,詢也,咨也,周也?!?/p>
(3). 周 大司徒教民的六項道德標準?!?a href="/hycd/z/z352274.htm" target="_blank">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以鄉(xiāng)三物,教萬民而賓興之。一曰六德:知、仁、圣、義、忠、和?!?清 姚鼐 《乾隆庚寅科湖南鄉(xiāng)試策問》之一:“昔 箕子 言五事,《周禮》言六德, 孔子 四教:文、行、忠、信而已。”
(4).兵家之六德:禮、仁、信、義、勇、智。《司馬法·仁本》:“古者逐奔不過百步,縱綏不過三舍,是以明其禮也。不窮不能而哀憐傷病,是以明其仁也。成列而鼓,是以明其信也。爭義不爭利,是以明其義也。又能舍服,是以明其勇也。知終知始,是以明其智也。六德以時合教,以為民紀之道也?!?/p>
- 夏雨萬壑湊,灃漲暮渾渾——— 韋應物觀灃水漲
- 蓮花法藏心懸悟,貝葉經(jīng)文手自書——— 王維苑舍人能書梵字兼達梵音,皆曲盡其妙,戲為之贈
- 可曾石罅潴成玉,多是金邊揀得沙——— 釋居簡白馬金砂洞
- 妝匣凄馀粉,熏爐滅舊煙——— 楊炯和崔司空傷姬人
- 欲知一雨愜群情,聽取溪流動地聲——— 楊萬里喜雨
- 不比江梅粉作華。——— 邵叔齊鷓鴣天
- 江左推華胄,朝端挹老成——— 蘇頌致政少卿邵公挽辭三首
- 子既難其進,論撰亦有光——— 盧革校書朱君示及園居勝概新篇一軸皆有標目軋成
- 夢泛扁舟逸興多,畫橈搖蕩麴生波——— 陸游春晚坐睡忽夢泛舟飲酒樂甚既覺悵然有賦
- 懷鄉(xiāng)不怕嚴陵笑,只待秋風別釣磯——— 韋莊旅中感遇寄呈李秘書昆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