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稅法
詞典解釋
唐德宗 建中 年間開始實(shí)行的新賦稅法。因稅分夏秋兩季繳納,故稱。兩稅法是 唐 代后期直至 明 代中葉田賦制度的基礎(chǔ)?!?a href="/hycd/x/x207093.htm" target="_blank">新唐書·楊炎傳》:“ 炎 疾其敝,乃請為‘兩稅法’,以一其制。凡百役之費(fèi),一錢之?dāng)?,先度其?shù)而賦於人,量出制入。戶無主客,以見居為簿;人無丁中,以貧富為差。不居處而行商者,在所州縣稅三十之一,度所取與居者均,使無僥利。居人之稅,秋夏兩入之,俗有不便者三之。其租、庸、雜役悉省,而丁額不廢。其田畝之稅,率以 大歷 十四年墾田之?dāng)?shù)為準(zhǔn),而均收之,夏稅盡六月,秋稅盡十一月,歲終以戶賦增失進(jìn)退長吏,而尚書度支總焉?!币?a href="/hycd/s/s276778.htm" target="_blank">省稱“ 兩稅 ”。 唐 白居易 《重賦》詩:“國家定兩稅,本意在憂人。”《新唐書·德宗紀(jì)》:“﹝ 建中 元年﹞二月丙申,初定兩稅?!?宋 蘇軾 《策別十五》:“自兩稅之興,因地之廣狹瘠腴而制賦,因賦之多少而制役,其初蓋甚均也。” 梁啟超 《<變法通議>自序》:“故夫變者,古今之公理也。貢助之法,變?yōu)?a href="/hycd/z/z101229.htm" target="_blank">租庸調(diào),租庸調(diào)變?yōu)閮啥?,兩稅變?yōu)?a href="/hycd/y/y336785.htm" target="_blank">一條鞭?!?/p>
- 與新第、桐鄉(xiāng)孫子,高下齊生——— 劉辰翁滿江紅(壽某翁)
- 伴奐爾游矣,優(yōu)游爾休矣——— 佚名卷阿
- 自從崇伯子受命告厥功,至今七十二君壇壝留遺蹤——— 楊維楨太山篇
- 世人不知道,好古無可否——— 蘇轍和子瞻鳳翔八觀八首其二詛楚文
- 畫圖恰似歸家夢,千里河山寸許長。——— 辛棄疾鷓鴣天·送元濟(jì)之歸豫章
- 當(dāng)年璧馬上荊臺,曾識長離婉婉來——— 宋庠送孫記堂出宰歸安
- 詩流唱和秋蟲鳴,僧房問荅獅子吼——— 楊萬里都下和同舍客李元老承信贈詩之韻
- 搖搖北下隨帆影,踽踽東來想足音。——— 王安石平甫與寶覺游金山思大覺并見寄及相見得詩次
- 小序建安末,余時在鄴宮,朝游夕燕,究歡愉之極——— 謝靈運(yùn)擬魏太子鄴中集詩 魏太子
- 佳期難再得,清夜此云林——— 錢起春夜過長孫繹別業(y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