纚纚
詞典解釋
(1).長(zhǎng)而下垂貌。《楚辭·離騷》:“矯菌桂以紉蕙兮,索胡繩之纚纚。” 唐 孫樵 《興元新路記》:“路旁樹往往如掛塵纓,纚纚而長(zhǎng),從風(fēng)紛然?!?清 王又旦 《自千尺峰緣猢猻愁行》:“萬狀石磑磑,紛垂繘纚纚?!?/p>
(2).引申為連綿不斷。 唐 柳宗元 《夢(mèng)歸賦》:“風(fēng)纚纚以經(jīng)耳兮,類行舟迅而不息?!?明 何大復(fù) 《七述》:“若有伏憂,綿綿纚纚,糾纏于心。” 明 楊慎 《東坡書》:“紆細(xì)婉轉(zhuǎn),纚纚如抽繭之絲?!?/p>
(3).亦作“ 纚縰 ”。猶縰縰。紛紜貌。 宋 朱彧 《萍洲可談》卷一:“百疊漪漪水皺,六銖纚纚云輕。” 明 何景明 《古冢賦》:“舞袖纚縰以何見兮,鳴瑟寂而無聞。”
(1).有次序。《韓非子·難言》:“所以難言者,言順比滑澤,洋洋纚纚然,則見以為華而不實(shí)?!迸f注:“纚纚,有編次也?!?宋 郭彖 《睽車志》卷一:“書辭數(shù)百言,纚纚有條理?!?/p>
(2).用以形容文章或言談連綿不盡。 宋 周密 《<齊東野語>自序》:“我先君博極羣書,習(xí)聞臺(tái)閣舊事,每對(duì)客語,音吐洪暢,纚纚不得休?!?明 歸有光 《五岳山人前集序》:“今見其燁燁爾、洋洋爾、纚纚爾,別之三年而其文之富如此?!?章炳麟 《國故論衡·論式》:“自 唐 以降,綴文者在彼不在此,觀其流勢(shì),洋洋纚纚,即實(shí)不過數(shù)語?!?/p>
- 年華過眼。——— 翁元龍齊天樂
- 月同高,風(fēng)同調(diào)。——— 向子諲更漏子
- 惟余尊中物,三酌便兀兀——— 張耒感遇二十五首
- 千年妖幼誰家婦,一國蒙茸無是公。——— 蘇軾送玉面貍
- 何限溪山分曉夢(mèng),無情天地著間身——— 連文鳳呈趙侍郎
- 閒來不入邯鄲夢(mèng),未厭區(qū)區(qū)白首郎——— 廖行之次韻酬宋伯潛三首
- 朝衣正在天香里,諫草應(yīng)焚禁漏中。——— 皮日休送令狐補(bǔ)闕歸朝
- 明年一聲雷,幽蟄起平楚——— 范成大次韻知府王仲行尚書鹿鳴燕古風(fēng)
- 思量,浮世事,枯榮辱寵,歡喜憂悲。——— 趙長(zhǎng)卿滿庭芳
- 每事恐貽千古笑,此生甘與眾人違——— 李若水書懷
- 10兼客眾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