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寶
詞典解釋
(1).指 禹 鑄的九鼎。 夏 商 周 三代奉為象征國家政權(quán)的傳國之寶。 三國 魏 曹丕 《鑄五熟釜成與鐘繇書》:“昔 有黃 三鼎, 周 之九寶,咸以一體,使調(diào)一味?!痹敗?九鼎 ”。
(2).指 曹丕 的九把刀劍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銘箴》:“ 魏文 九寶,器利辭鈍。” 范文瀾 注:“ 魏 曹丕 《典論劍銘》:‘余好擊劍……以為寶器九。劍三:一曰飛景,二曰流采,三曰華鋒。刀三:一曰靈寳,二曰含章,三曰素質(zhì)。匕首二:一曰清剛,二曰揚(yáng)文。靈陌刀一:曰龍鱗。因姿定名,以銘其柎?!?/p>
(3).指九方御璽。 宋 周煇 《清波別志》卷中:“古唯六璽,至 唐 始名曰寶,增數(shù)至八,國朝所用。一曰鎮(zhèn)國神寶,二曰受命之寶,三曰天子之寶,四曰天子信寶,五曰天子行寶,六曰皇帝之寶,七曰皇帝信寶,八曰皇帝行寶。 政和 七年,增定命寶,以九寶為稱?!?/p>
- 故家文物盛,寒士得同科——— 項(xiàng)安世次韻王少清見贈(zèng)
- 著論窮天人,千春秘麟閣——— 李白贈(zèng)參寥子
- 心外尋求,謾了虛辛苦——— 譚處端云霧斂
- 相呼相喚稻粱熟,年去年來蘆葦秋——— 廖行之暮秋聞雁
- 水云薄薄天同色,竟日清輝。——— 張先采桑子
- 橋邊柳,安排青眼,待我歸程——— 許衡沁園春 東館路中
- 于今盡凡耳,不為君不說——— 元稹諭寶二首
- 也將塵跡寄東風(fēng)。——— 姚述堯南歌子
- 忽見槐花思舉子,欲求螢火遺書生——— 李處權(quán)臨川道中寄汪守
- 轅門外建嚴(yán)中權(quán),何人蛇勢識(shí)常山,未數(shù)魚麗矜鄭拒——— 張縯奉陪安撫大卿登八陳臺(tái)覽觀忠武侯諸葛公遺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