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氏
詞典解釋
(1). 楚 人 卞和 (又稱 和氏 )得玉璞于 楚 山中,奉而獻(xiàn)之 厲王 和 武王 。使玉工辨認(rèn)之,均曰:“石也?!币?a href="/hycd/k/k356492.htm" target="_blank">誑欺罪,被刖去兩足。后又獻(xiàn)之 楚文王 ,使玉工理之,果得寶玉。事見《韓非子·和氏》。后以“和氏”指識(shí)才之士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塞難》:“夫見玉而指之曰石,非玉之不真也,待 和氏 而后識(shí)焉?!?/p>
(2).指懷才不遇之人。 唐 劉得仁 《送友人下第歸省》詩:“莫將 和氏 淚,滴著 老萊 衣?!?/p>
(3).借指美玉。 漢 司馬相如 《上林賦》:“晁采琬琰,和氏出焉。” 漢 揚(yáng)雄 《甘泉賦》:“前殿崔巍兮,和氏玲瓏?!?a href="/hycd/c/c54610.htm" target="_blank">參見“ 和氏璧 ”。
即 和氏 ?!?a href="/hycd/l/l19399.htm" target="_blank">呂氏春秋·異寶》:“以 龢氏 之璧、道德之至言以示賢者,賢者必取至言矣?!薄?a href="/hycd/h/h235650.htm" target="_blank">漢書·敘傳上》:“賓又不聞 龢氏 之璧韞於 荊 石, 隨侯 之珠藏於蜯蛤虖?”參見“ 和氏 ”。
國語詞典
和氏
-
楚人卞和,曾為獻(xiàn)璧而被刖去雙足。
-
和氏璧。借指寶玉。
- 文選.司馬相如.上林賦:「晁采琬琰,和氏出焉?!?/li>
- 看不足,詠不足——— 吳潛賀新郎(寓言)
- 玉座忽臨黃繖正,御題初出紫衣傳——— 楊萬里三月二十六殿試進(jìn)士得罪集英殿門二首
- 每被人相問,誰愛書畫船——— 連文鳳曉起
- 織女潭邊深復(fù)深,繞門山畔石成林——— 喻良能若耶曲
- 天孫問我巧何如,正為怕、不曾陳乞。——— 魏了翁鵲橋仙
- 理為萬劫不復(fù)值,胡意夢中忽一蓬——— 陳獨(dú)秀夜夢亡友何梅士覺而賦此
- 仙葩獨(dú)婉娩,書聲共寥落——— 黎廷瑞三月二十九日還家花事已過獨(dú)碧桃盛開
- 婿舊能詩鳴曉雁,兒初弄筆抹秋鴉——— 馮時(shí)行寄越州張子文待制二首
- 歲歲常豐民自怡,幾家燈火兒誦詩——— 徐似道北閘停舟
- 不見雙魚、空有大江流。——— 陳三聘南柯子/南歌子
- 9總理女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