顛倒衣裳
詞典解釋
(1).謂急促惶遽中不暇整衣。《詩·齊風(fēng)·東方未明》:“東方未明,顛倒衣裳。顛之倒之,自公召之?!?毛 傳:“上曰衣,下曰裳。” 鄭玄 箋:“絜壺氏失漏刻之節(jié),東方未明而以為明,故羣臣促遽顛倒衣裳。” 孔穎達(dá) 疏:“傳:上曰衣,下曰裳。此其相對定稱,散則通名曰衣……傳言此,解其顛倒之意,以裳為衣,今上者在下,是謂顛倒也?!?a href="/hycd/b/b26053.htm" target="_blank">本意是諷刺朝廷興居無節(jié),號令不時(shí),使小官吏忙忙碌碌,后多以比喻倫常失秩。《后漢書·皇后紀(jì)序》:“爰逮 戰(zhàn)國 ,風(fēng)憲逾薄,適情任欲,顛倒衣裳,以至破國忘身,不可勝數(shù)。”
(2).謂匆忙情急之中舉止失措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 邊文禮 見 袁奉高 ,失次序。 奉高 曰:‘昔 堯 聘 許由 而無怍色,先生何為顛倒衣裳?’”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一:“夜則廢寢,晝則忘餐,顛倒衣裳,不知所措。”
顛倒:上下倒置;衣裳:古時(shí)上為衣,下為裳。形容匆忙而亂了順序。- 故館哭知己,新年傷客心——— 歐陽修酬圣俞朔風(fēng)見寄
- 伊余孤且直,生平獨(dú)淪喪——— 鄭世翼登北邙還望京洛
- 父母生汝期望汝,地闊天寬從著步——— 陳著送兒沆再之婺
- 云行山欲動,云深山更碧——— 釋道璨題於潛西菩兼山閣參寥受業(yè)
- 日者真奇中,春風(fēng)畫鷁行——— 司馬伋送汪洞書大猷歸鄞
- 細(xì)聽來往棹謳聲,一一歌呼頌仁化——— 周麟之與蘇州守十詩以兵衛(wèi)森畫戟燕寢凝清香為韻
- 含此隔年恨,發(fā)為中夜吟——— 白居易和元九悼往 感舊蚊幬作。
- 仆本修文持筆者,今來帥領(lǐng)紅旌下——— 張建封酬韓校書愈打球歌
- 異早聞鐫玉,靈終別建壇——— 齊己題鶴鳴泉八韻
- 算人常欲殺,顧己自貪生——— 杜荀鶴觀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