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安
詳細(xì)解釋
(1).古都城名。 漢高祖 七年(公元前200年)定都于此。此后 東漢 獻(xiàn)帝 初、 西晉 愍帝 、 前趙 、 前秦 、 后秦 、 西魏 、 北周 、 隋 、 唐 皆于此定都。 西漢 末綠林、赤眉, 唐 末 黃巢 領(lǐng)導(dǎo)的農(nóng)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。故城有二: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(shí),在今 西安市 西北。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(shí),號(hào) 大興城 ,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、南、西一帶。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,即今 西安城 。
(2).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。 唐 李白 《金陵》詩之一:“ 晉 家南渡日,此地舊 長安 ?!?宋 周密 《武林舊事·淳熙八年》:“雪卻甚好,但恐 長安 有貧者。” 清 龔自珍 《同年馮文江索詩贈(zèng)行》:“ 馮君 才大行孔修,少年挾策 長安 游?!?/p>
- 隔年已有游嵩約,玉趾何時(shí)過敝廬——— 李廌王子立寄三絕句云常詣夏頤吉卜云宜見君子子
- 流年祗容易,嘉會(huì)可因循——— 蔡襄序賓亭
- 長山繞井邑,登望宜新晴。——— 元結(jié)登白云亭
- 玉宇藏丹訣,琱觴泛綠醹——— 李維送張無夢歸天臺(tái)
- 人生行止在知己,遠(yuǎn)佐諸侯重所依——— 劉滄送友人罷舉赴薊門從事
- 卻自不禁春惱,偎人低度歌聲——— 王千秋清平樂
- 吾如汝祖年,汝已雙髻茁——— 鄭剛中良嗣壬申年來為生朝壽作一詩答之
- 雪天斫膾莎煙冷,秋月漁歌劍氣豪——— 俞桂垂虹
- 只應(yīng)留遠(yuǎn)人,此意固亦厚。——— 蘇軾新灘阻風(fēng)
- 舟子告風(fēng)橫,因循宿中浦——— 陳造泊慈湖北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