儳焉
詞典解釋
(1).輕賤貌;不莊重貌。《禮記·表記》:“子曰:‘君子莊敬日強(qiáng),安肆日偷。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,如不終日?!?鄭玄 注:“儳焉,可輕賤之貌也?!?宋 孔平仲 《詩贈王從善》:“我本世畸人,儳焉頑似鄙?!?/p>
(2).引申為放縱恣肆貌。 清 薛福成 《籌洋芻議·鄰交》:“然 日本 相侵之志危矣迫矣,儳焉不可終日矣?!?/p>
(3).不安寧貌。 唐 韓愈 《上考功崔虞部書》:“欲事干謁,則患不能小書,困於投刺;欲學(xué)為佞,則患言訥詞直,卒事不成,徒使其躬儳焉而不終日?!?/p>
(4).輕率,不慎重。《廣韻·去陷》:“儳,輕言。” 章炳麟 《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》:“談?wù)卟簧?a href="/hycd/w/w63251.htm" target="_blank">惟其利病,而儳焉以除舊布新為號,豈其智有未喻?亦騖名而不求實(shí)之過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