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隱
詞典解釋
(1).遮蔽;隱蔽。《史記·大宛列傳論》:“《禹本紀(jì)》言: 河 出 崑崙 。 崑崙 其高二千五百餘里,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?!?宋 葉適 《宿覺(jué)庵記》:“稍種竹樹,有所避隱出沒(méi),以為風(fēng)雨晦明之地?!?/p>
(2).避世隱居。《后漢書·陳寔傳》:“后令復(fù)召為吏,乃避隱 陽(yáng)城山 中?!?三國(guó) 魏 曹植 《夏禹贊》:“避隱 商山 ,示不敢蒞,諸侯向己,乃奉天秩。” 元 袁桷 《安先生墓表》:“素多疾,嘗避隱 封龍山 ,然卒不得年。”
(3).回避躲藏。 宋 洪邁 《夷堅(jiān)支志景·黃陂丞》:“縣宰 建昌 李德叟 率主簿尉偕視之,二婦了不避隱?!?/p>
(4).避忌隱瞞。 明 盧象升 《特舉俸深賢能道臣疏》:“臣所言所行,有費(fèi)商榷者,本官無(wú)不直披心胸,未嘗瞻顧避隱。”
- 古蘚寒蕪讓品流,小齋多謝伴清幽。——— 陳翥金錢花
- 誤點(diǎn)能成物,迷真許一時(shí)——— 韋應(yīng)物詠徐正字畫青蠅
- 政成明主召,九虎啟天關(guān)——— 林表民送王季和文知施州二首
- 蒼龍西角月,孤夢(mèng)墮微茫——— 陸游病起
- 寂寞又過(guò)桃李時(shí),東園微雨草離離——— 陸游春晚
- 相逢千里客,共醉百花春。——— 李中和易秀才春日見(jiàn)寄
- 殘臘多風(fēng)雪,荊人重歲時(shí)。——— 蘇軾荊州十首
- 囊空那得醉,吟苦未甘貧——— 廖行之雨中有懷
- 何時(shí)再相見(jiàn),去去海邊城——— 魏野送王遷歸青社
- 哲匠熙百工,日月被光澤——— 李益華陰東泉同張?zhí)幨吭劜芈蓭熂婧?jiǎn)縣內(nèi)同官因寄齊中書